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考查學生讀圖、分析判斷地圖和讓學生動手作圖的題目越來越多。我們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卻發現有許多的高中生不能正確地使用地圖,導致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可見,只有關注地圖教學,才能優化地理課堂。怎樣進行地圖教學,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強化地圖的基礎知識教學
《我們怎樣學地理》中講到,要學會看地圖,就必須學好地圖的三要素:(1)方向;(2)比例尺;(3)圖例和注記。它們是讀圖的前提條件,特別是地圖的方向和圖例,一定要讓學生會判斷方向和熟記圖例。如:地圖上有指向標,那么箭頭的方向是北;地圖上沒有指向標,那么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再如圖例,什么樣的符號代表什么,讓學生一定要記清楚。教師應該更加詳細地講述這些基礎知識,為以后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和智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讓學生養成多用地圖的習慣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現在的許多高中生,不習慣使用地圖,上地理課只帶課本不帶地圖冊,沒有養成“左圖右書”的良好習慣。我們知道,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脫離了地圖的使用,那地理課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怎樣讓學生養成多用地圖的習慣呢?我認為,在高一每人配備一本綜合地圖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許許多多的地理問題都可以從地圖冊上找到答案。教師只要提高地理課上地圖冊的使用頻率,多從地圖冊入手去解決地理問題,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才能使他們逐漸養成有問題去查找地圖冊的良好習慣。如在講述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一節時,可以讓學生查閱地圖冊,對西北地區的位置、地形、降水和植被景觀等做更直觀的了解,有利于課本內容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多使用地圖,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優化了地理課堂教學。
三、提高學生使用地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中說: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動為對象,并常常伴隨著積極的情緒。特別指出需要是興趣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學生要想學好地理,就必須多使用地圖。因為地理是一門圖文結合的學科,并且新教材中圖象的內容和比重都有增加的趨勢。
縱觀近三年來的山東高考文綜卷,作圖題多出現,在2010年的山東高考文綜卷中,讓學生畫出冷鋒的示意圖。在2012年山東高考文綜卷中,第26題第一問,讓學生畫出AB兩點間的地形剖面圖。因此教師不只要求學生會看圖,還要提高學生的動手作圖能力。
如:我國各省的輪廓圖、交通圖、礦產圖、農業帶分布圖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通過學生自己繪制地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使用地圖的興趣。
總之,開展地圖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從基礎入手,逐漸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使用地圖的好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運用地圖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對比和推理的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優化地理課堂。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鄄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