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難點問題,絕
大部分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數學解題能力較差,導致根本無法解答應用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沒辦法得到更好的拓展,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筆者在此結合自身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解答應用題前要具備科學的審題能力,而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一)常用的分析方法
1.綜合法
其分析方法是: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提出可以解決的問題;再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所求出的數量這時就成為已知數量),又提出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樣逐步推導,直到求出解為止。
2.分析法
分析法的解題思路是從應用題的問題入手,根據數量關系,找出解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二)特殊的分析方法
有些應用題由于結構比較特殊,單純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分析是有困難的,這就需要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這
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常用的特殊的分析方
法有:
1.轉化法
由于已知條件和問題的不同,轉化的方法又分為:把一事物轉化成其他事物、單位“1”的轉化、運用“同樣多”的概念進行轉化、利用常識進行轉化、圖形的轉化。
2.假設法
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載有雞兔同籠的問題,其解題方法應用的就是假設法。
3.對應法
用對應法解答的應用題,主要是求平均數、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教學這類應用題時,如果在講清算理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關系式,并突出講清總數量與總份數的對應關系,那么學生解題時就不會出現上述不對應的錯誤了。
4.消去法
應用消去法解答的應用題的結構一般是:在兩組(或幾組)相關聯的量中,只知道兩種(或幾種)物品的數量和總價之和,而問題是求每類物品的單價。
5.圖示法
圖示法就是用線段圖(或其他圖形)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表示出來,這樣往往可以把抽象的數量關系具體化,從而從圖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1)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的突破口
每一個合理的問題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數量關系被敘述的情節所掩蓋;學生一下子無法找到,在這種情況下,尋找突破口就成了關鍵。
(2)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應用題教學中常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的訓練。
(3)使學生養成解后反思的習慣
解應用題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出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數學也是一種語言,它能夠簡潔而確切地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在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應用題的題型特點,教給學生解決應用題的方法,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得學生能順利解答應用題,從而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佳縣烏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