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人的認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賦教育于游戲之中”。游戲是每個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興趣,給幼兒帶來歡樂體驗,更蘊藏著一定的教育價值。在游戲中培養幼兒主體意識的建構策略,是對新課程改革的積極響應,是對現實中幼兒教育的主動應對。
一、微笑多一點,激發幼兒主動參與
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只有讓幼兒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狀態,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
1.消除師生無形的心靈鴻溝
傳統教育觀一貫主張“師道尊嚴”,幼兒只有唯唯諾諾,恪守成規才合教師心意,這是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換位思考,運用“三個多一點”策略,即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尊重,充分啟動潛藏于文字后的情感信息和幼兒的情感儲備,充分尊重幼兒的需要、興趣、個性差異和個性特征。離開了尊重和信任,幼兒也就失去了安全感,變得膽小而猥瑣,又何以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呢?沒有愛的教育就像沒有水的池塘
一樣。
2.激發幼兒游戲的高漲情緒
幼兒天生好動,在游戲中會產生積極情緒,而積極的情緒是學習的推動力。在游戲中對幼兒的活動要多看、多聽、多觀察、少干預。例如,一次游戲時,我發現美工角做橡皮泥游戲的一名幼兒想捏一只長頸鹿,可是,因為長頸鹿的脖子太長,橡皮泥做的脖子怎么也抬不起來,便惱火地把橡皮泥扔在桌上,壓得扁扁的。這時,我輕輕地走過去說:“小師傅,你好。你正在捏什么呀?”那個孩子氣呼呼地回答:“捏長頸鹿。”我邊看邊說:“你真能干,我也想和你一起捏,行嗎?”他同意地點了點頭。快要捏好了,又是脖子抬不起來,我忙說:“讓我看看是怎么回事。你看這脖子太軟了。要是用東西撐起來就好了。”這時,他一下子明白了,“哎,用一根細牙簽穿在里面一定能抬起頭。”說完,他便把牙簽穿在里面,還高興地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二、操作多一點,促進幼兒勤于動手
現代兒童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動作是建構智力大廈的磚瓦。”以告訴為主的幼兒教育形式,幼兒主動參與的機會少,只有在以體驗為中心的教學中,幼兒才會更多地獲取自主參與的機會。
1.鼓勵幼兒參與游戲準備
以往,在游戲前,總是教師準備好游戲材料,將游戲環境布置好。而現在,我們注重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準備、游戲環境的設計與布置。當確定某一主題后,立即與孩子們商量準備哪些材料、怎么準備,讓幼兒在互相交流中達成共識。如中班幼兒玩“釣魚”游戲前,我和孩子們一起用彩色蠟筆畫魚,用剪刀剪下來,然后引導幼兒思考問題:“小朋友要玩釣魚的游戲,想想看,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表示小河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最后想出用竹竿擺成平行的兩排做小河,用綠色皺紋紙剪成細長條,放在小河里做水草。鼓勵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準備及場景的創設,能有效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2.鼓勵幼兒參與游戲,互動探索
杜威強調:“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作為游戲活動的主體,其情緒變化往往受到游戲活動的制約。比如大班幼兒在“玩圈”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別出心裁,想出新的玩法,有的用圈當方向盤開汽車,有的用圈做體操、表演雜技,有的滾圈,有的把圈套在身上一個接一個學毛毛蟲,還有的互相合作把圈擺成各種圖案玩走迷宮的游戲等。只有這樣,幼兒樂于動手、動腦,共同參與互動,才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
三、全員多一點,強化幼兒全程參與
幼兒的認識過程、情感升華是要靠幼兒自己的。以幼兒為中心,就是讓幼兒全程參與游戲過程,成為自覺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
1.留足想象空間
蒙臺梭利認為:“每一個幼兒都有一種創造的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筑起一個精神世界。”對兒童而言,游戲是真實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統一,也就是說游戲是由幼兒自己選擇、創造與表現自己的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成人不能強加給他們。作為幼兒教師,當孩子發現問題、遇到問題時,應給予他們足夠的游戲機會、足夠的想象空間,允許他們犯錯誤,反復地實踐,以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主動操練、學習、思考,教師要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給幼兒自己決策的機會,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發展。
2.創設浸潤場景
掌握學習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J·布盧姆倡導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盧姆經長期實驗和課堂觀察證實,即使幼兒的自主參與有差別,也能達到同樣的掌握水平。小班幼兒的“主體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從眾行為,看到別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盡管玩具是他自己取的,但也許并不是他需要的,或者是他根本不知道該玩什么。游戲中鼓勵幼兒大膽參與講評,既可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又可體現幼兒的合作性。師生共同創設物質環境,既有利于幼兒體驗真實的生活,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動腦筋去尋找一些廢舊物品、半成品來制作玩具并投入游戲中的興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最能發揮幼兒的積極主動性。“玩耍就是孩子的工作”,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加強游戲理論的學習,不斷關注游戲活動的鋪展,為幼兒創設寬松而有吸引力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充足而又有可塑性強的游戲材料,挖掘游戲中的教育因素,促進幼兒不斷表現自我、認識自我,成為自己的小主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縣城東鎮立發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