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能在閱讀中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我從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數年,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專家學者的引領和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中,呈現出眾家紛呈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種種原因,也還有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簡單地小結如下:
一、教學中的拓展閱讀進行得不夠深入和廣泛
拓展閱讀是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興趣的關鍵。但在平常課堂上,同主題的或相關主題的拓展閱讀往往進行得不夠
廣泛。
二、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校或班級中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由于家庭因素,學生很少買書;再加上學校圖書室設備的不齊全,僅有班級圖書角,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較少,從而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出現盲人摸象的現象,所以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閱讀教學時間分配隨意性很大,教學空間出現“真空”。加上教育評價制度以成績見高低,導致了部分教師把閱讀教學課變成單一的講解課,不見學生的讀書和思考,無法給學生留下必要的讀、思的時間和機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
我個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盡量給學生創造出有效的閱讀時間,來改變學生的不思、不問、不感的現象。
1.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教者可以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
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讓他們走入情境中來,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盱眙馬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