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省中考把“辨識并修改常見病句”列為考試內容,可由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而在評價建議中則明確規(guī)定:“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在目前我國考試制度仍然占據主要地位的形勢下,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不教什么。于是就有了語文教育界近幾年流行的“淡化語法”的說法,許多老師就走了極端,干脆不講,導致了本試題丟分。這里,筆者結合2010年各省中考語文試題,給大家介紹一些實用技法。
一、解讀考點
課標與教材對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辨析并判斷句子的正誤;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對、結構混亂等方面有側重地修改病句;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語段中找出病句進行修改;用符號修改有語病的句子。
由此可見,堅持多就少改,不變原意,改通順、改正確的原則,正確把握句子結構,了解常見病句類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應對策略。
二、實用技法
1.注意特殊病句
(1)因濫用介詞造成的主語殘缺
例如:①由于革命潮流的沖擊和進步思想的影響,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
(2010年四川省眉山市,5題,2分)
②通過這次野外學習,使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更大了。
(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3題,2分)
(2)肯否并存導致前后不一致
例如:①是否選擇對社會對未來負責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現代人良好文明素質的重要標準。(2010年四川省瀘州市,4題,
2分)
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是成功與否的關鍵。(2010年山東省聊城市,2題,2分)
(3)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加上否定句表意矛盾
例如:各級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校園安保,防止校園安全事故不再發(fā)生。(2010年江蘇省南京市,5題,3分)
(4)形容詞或動詞(短語)連用不符合邏輯順序
例如:①我們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關注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發(fā)點。(2010年湖南省長沙市,4題,2分)
②通過一個健康、安全、西博盛會的精彩紛呈,展現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9題,3分)
(5)問句表意與事實不符
例句:科學發(fā)展到今天,誰還能否認地球不是繞著太陽轉的呢?
(6)數詞的誤用
例句:①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時左右。(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3題,2分)
②實施“先診療后結算”的服務模式,患者就診時間可節(jié)省大約20%以上。(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8題,3分)
2.一般情況
先采用公式法劃分句子成分,再研究句子主干搭配,最后看修飾語和中心語的關系。具體為:
句子各成分之間的關系,由以下形式構成:
[句首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也可使用符號: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狀語[ ]補語
< >,其中,各中心語下標“·”
在實際運用中,要明確以下問題:
找句子主干,方法如下:
(1)先把句子二分
也就是把句子劃分成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即:先找到陳述對象,也就是主語部分,后面的部分就是謂語部分。
例如:
①魯班‖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②那個時候的社會生產力‖還十分落后。
③全校同學‖積極響應校團委為玉樹遭受地震災害同胞獻愛心,作貢獻的號召。
(2)在謂語部分找謂語中心語
方法為:利用主語中心語,后加“怎樣”找到謂語中心語;然后在謂語之后加“什么”,表意通順的為賓語,不通順的則為補語。在找謂語中心語的時候,要注意判斷動詞“是”和存現動詞“有”的
用法。
(3)找到主干后,其他成分的劃分參照公式
例如:①[通過參加這次為玉樹災區(qū)捐款捐物活動],我‖領會了“(同舟共濟)”的(精神)內涵。
②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里>。
(4)注意句首狀語
讓學生明確這一般是一個介詞結構,表示處所、時間、對象等。例如:
3.復句的修改
(1)注意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
方法:在研究各分句關系的基礎上完成。
(2)各分句的修改同單句
單復句的區(qū)分
方法:看有幾套獨立的主謂結構。
例如:我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戴領結。
后一句子做了“親見”的賓語,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為一復雜單句。
我上街,買菜。有兩套主謂結構,且獨立,為復句。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建平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