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是高中教育教學的基礎課程,數學教學的效果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升學和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且關系著學校的教學成果和教育水平。要想保證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取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性提問;策略
教學實踐證明,數學教學不是靜態的知識傳授,而是由理論、實踐等組成的動態教學過程。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局限在數學知識的掌握與考試高分上,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要想實現數學教學的目的,就必須加強課堂的有效性提問,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一、明確提問目的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提問,
要緊緊圍繞課本知識。高中數學老師要根據課本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展開提問,同時老師要明確提問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問題通常有兩種提出方式,一種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提出問題,即老師直接提出問題,或者設計問題由學生提問,另一種是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通過有意識地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進而主動提出問題。教學情境的引導是課堂有效提問的起點。數學老師通過營造教學情境,使得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究問題,通過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三、分層提問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對每一個課堂提問做充分的準備,每一個問題都要有針對性,不僅要針對不同的知識,更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成績較好、解決問題能力較高的學生,老師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生,老師提問的問題要注重基礎。與此同時,老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比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首先要讓C類學生回答,其次再轉給B類學生,如果問題仍然有難度,最后交給A類學生回答。最終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正確對待問題的解決辦法。
高中數學課堂通過有效性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課堂有效性提問策略的研究,加強有效性提問策略的應用,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羅海兵.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1(88).
(作者單位 江西省蓮花縣蓮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