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預習習慣、閱讀習慣以及寫作習慣,教師的正確指導,才會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語文知識,達到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教學
語文教學的方法很多,想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敢于創新,大膽改革語文陳舊的教學模式,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各種習慣和能力,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尋找到更多有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才不會出現對課程的厭倦現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1.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
預習,幫助學生提前了解上課內容,發現不能解決的問題,以便在聽課過程中注意聽講,熟練課程,解決問題。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教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積極解決。
2.閱讀習慣的培養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有積淀學生文學常識、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作用,幫助學生學會使用語文工具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目前,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退步是很多教師頭疼的問題。因此,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3.寫作習慣的培養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很多學生作文抄襲現象嚴重,寫作能力嚴重退步。對學生進行寫作習慣的培養,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創新課堂,理論結合實踐
實踐能力,一直是很多教師擔憂的問題,語文課程的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大膽進行改革,運用創新化的課堂,結合語文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多的是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改善。
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每一位語文老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語文教師要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創新,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法和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高獻麗.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09(39).
[2]江雪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內江科技,2011(8).
[3]陳小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的再認識[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27).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向陽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