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農村教育的發展更是一種趨勢。針對學生對學習不太感興趣,從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具體闡述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并提出了幾種使用策略。
關鍵詞:數學;學習興趣;反饋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情感因素和內在動力。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始終是朝著認識和情感兩方面作出反應的。”這種反應的“二元性”,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因此,激發與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是大面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保證。
那么,如何激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認知興趣和求知欲
在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之前,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新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把需要解決的新的數學課題,有意識、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中,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
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例如,在教學“倒數”概念前,先板書一長串等式:8×( )=
( )×3=2×( )=1.5×( )=1。
教師說:“誰能很快填出這一等式括號中的數,使其結果都等
于1?”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紛紛苦思冥想,躍躍欲試。學生嘗試計算一會兒之后,教師迅速用彩色粉筆填出結果,并讓學生寫出幾個同樣等于1的長串等式。教師也迅速填出了結果,這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渴望求知的心理。這時,教師才引進“倒數”的概念,告訴學生:教師是運用倒數知識來填寫的。這樣的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主體地位上來了。
二、采用有趣的、變換的呈現方式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尤
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很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此,要講究數學知識呈現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物化的形式呈現,或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加以呈現等,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習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通過主動的認知活動,去發現知識的結論,能夠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嘗到學習的樂趣,會進一步激發后繼學習的興趣。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在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成功推導的范例。組織學生進行發現學習,關鍵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過程,
讓學生通過“認知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學習,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適當開展游戲和競賽活動
開展游戲與競賽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但游戲與競賽活動,運用必須適當。運用不當,也會產生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與帶來學生間人際關系緊張等負面影響。
五、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反饋具有激勵學習興趣的功能。一般而言,學生的回答得到積極的評價,尤其是表揚,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而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相反,消極的評價,尤其是批評,往往會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的回答以積極的評價,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特別是學生回答錯誤時,要利用“滯后評價”“內隱評價”等教學藝術,讓學生體面地坐下來,變可能的消極評價為積極的評價,或者淡化學生對自己回答失敗的意識。事實上,學生許多回答錯誤,往往是“部分”答錯,這時教師可啟發、誘導、提示、指點學生的思維,待學生糾錯后再作評價,這樣的反饋仍然是及時的、正確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新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