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計算機教學可以說是全日制高中教學的一朵奇葩。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信息化、網絡化的大潮之下,會使用計算機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識、一種基本技能。把計算機教學放在全日制教學的框架之下,不能不說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表現之一。自計算機教學進入高中教學二十余年的時間,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了高中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不難發現,在實際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困境。
一、計算機教材的內容
1.教學內容老套,跟不上現代化時代的步伐
計算機知識是更新速度非??斓囊婚T學科,平均每天都會有新的技術產生,相比于計算機領域的日薪月異,高中計算機教材就顯得有點滯后了。比如,關于操作系統的內容,教材闡述的操作系統還停留在WindowsXP,雖然WindowsXP系統是微軟公司開發的最穩定的窗口操作界面,可實際上現在的WindowsXP系統連微軟公司也已經不再發布升級補丁了,而窗口系統也已經向新的方向邁進??墒窃诮滩闹胁⑽茨苡兴黄?。除此以外,更多的內容還停留在一些老套的理論知識上,比如,文件后綴名,命名原則,回收站的文件狀況等等。其實,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在他們小學的時候就早已掌握,所以,計算機課的內容顯得非常蒼白,不能滿足學生對求知的渴求,不能跟上時代變遷的步伐。
2.教材差異性太小
我們國家地域廣博,各地經濟條件差距非常大,農村和城市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差別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計算機知識。很多發達地區的家庭平均每人一臺計算機,很多學生在非學齡期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了小學時期就已經會熟練操作計算機程序了。而我們各省的計算機教學教材實際差異性很小,不能客觀地迎合各個地區學生的知識構成。這樣的狀況所造成的后果是,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學生無法接受真正適合他們的教育,發達地區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已知知識的重復上;不發達地區則由于條件的限制,根本無法完成教學目標。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不能適時整合,于整個社會教育來說就是浪費,于整個社會資源來說更是浪費。
二、課程的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設備和人力資源的要求
計算機教學需要很多硬件設施的輔助,比如,一定數量的機房,多媒體教室,還需要專門的人員維護修理更新。這不是每個學校和地區都能滿足的,同樣存在地區差異。在欠發達地區,由于受條件的制約,根本無法滿足教學硬件和軟件設備的需求。沒有足量的機房、多媒體教室,更沒有專門的維護管理人員,所以,教學很難進行。而在發達地區,這些條件的完成并不存在問題,但是,由于計算機學科不需要參加高考,在江蘇等地區雖然也屬于會考科目,可是考試相對簡單,通過率很高,所以不被學生和學校重視?;谝陨显?,在這些地區同樣也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需要。
2.教與學的動力不足
首先,外在動力的不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我們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不無關系,教學一直無法擺脫應試的影子,課程的突破也受到應試的制約,考試把科目人為地分成了主課和副課。
語文、數學、英語是傳統主課,長期把持“壟斷地位”,其余則是副課,而計算機則更是副課中的副課。當然會在課時上、教研投入上,不能和主課同日而語。
其次,內在動力的缺失。學生不重視,沒興趣,隨便應付。這樣造成的連帶效應是很可怕的,計算機教材更新緩慢,教師數量少,優秀師資更是奇缺,有些學校甚至并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教師,而是讓一些別的學科的教師兼任,學校設備陳舊。對于整個計算機教學來說這無疑是固步自封,無法前進。也可以說,這是計算機教學困境的癥結所在。
綜上所述,我們一直在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要實現教育公平,要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勢互補??墒牵覀冊诰唧w的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系下,雖然我們的新課改在不斷往新的教育領地邁進,但是,困境仍然很多。就計算機教學來說,這些無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困難都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教育是需要社會原動力的,教學更需要目的性。應試不是我們的目的,更無法成為我們教學的持久原動力。就目前的高中計算機教學來說,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教材要更新,要實現差異性,要讓計算機教學變得更符合實際的作用,更富有吸引力。但是,關鍵的癥結在哪里呢?我認為關鍵還是要給計算機教學增加持久的原動力。這個動力來自于社會整體對計算機教學的認同和重視,來自于教材的實用性。只有從源頭上改變現在的計算機教學,才能使得計算機教學從本質上有所突破。而作為計算機教學工作者,我認為我們要做的就是上好每一堂課,盡自己的所能教給學生最好的知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理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