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探究式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但是在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模式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就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的誤區進行分析,并謀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問題;活動
隨著新課程的深化,學生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政治老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不過筆者發現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老師曲解了自主探究的本意,導致教師的主導性作用的發揮力度不夠,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是探究方向的導向者,是探究資源的開發者,是學生探究進程的促進者,筆者就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這一話題談幾點看法。
一、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容易步入的誤區
1.重探究形式,輕探究內容
有些高中政治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時,過于注重形式的新穎,課堂變成了“辯論、小品、討論”等等表演式課堂,從表面上來看,很是熱鬧,不過在活躍的氣氛下,學生的收獲有多少?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學生思維上缺乏深層次的思考,流于表面的探究,顯然難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2.重表演作秀,輕常態教學
在自主探究式教學中,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很多老師在準備公開課時,為了體現新課程的探究式教學理念,通常將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探究方案的設計上,試圖通過探究活動作為一節課的亮點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很大程度上有表演作秀的成分。與公開課相反,平時的“常態”課,我們的政治課教師卻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很少去設計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顯然自主探究式活動成為某次公開課表演作秀的環節而已,缺乏常態性和務實性。
3.重自主學習,輕教師指導
自主探究式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知識的習得,能力的提升以外,還關注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情感、態度的升華,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有一些老師曲解了探究,將探究課變成了在班長、學習委員、課代表等學習骨干帶領的辯論課,教師始終處于幕后狀態,很少參與甚至不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導致學生的探究處于自由的狀態,其實這樣做同樣高耗低效,學生雖然沒有課堂壓力感,“探究”得也很高興,但是由于缺乏教師的引導,探究的知識和結論缺乏明確性,知識的內化程度較低。
二、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肯定是值得推廣的,不能僅僅用于公開課,而應該通過策略上的優化,讓其更適合于常態化課堂教學,筆者認為中學政治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1.深入研讀最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著教學的方向,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政治課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做好學生探究學習的幫手,讓自己融入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一起探究和發現,切實提升學生的探究品質和成果。
(1)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走到學生中,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探究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探究的需要。
(2)教師要有開拓創新的意識,社會在發展、政治在發展、教學技術也在發展,要想更好地用好探究式教學模式,就必須不斷地研究學生學習的規律,并在實踐中進行且行且思,不斷地優化和改進,創造出適合的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
(3)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探究需要。
2.豐富探究資源
探究資源是知識習得與能力提升的載體,筆者認為課堂探究的資源不應該僅僅滿足于教材中現成的資源,因為,教材中的資源是全國范圍內的平均標準,不一定適合自己班的學生,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需要用豐富多彩的情景來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和情感,筆者認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有創造性的重新組合教學資源,通過二次開發豐富課堂上的探究資源,確保政治課堂的探究內容富有時代性感同時又貼近于學生的生活。
3.優化課堂探究過程
(1)創設探究情境
教師要盡量從創設情境入手,讓學生好之、樂之,在不知不覺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創設的探究情景必須緊緊圍繞課標,最好能直接來源于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
(2)提出探究問題
教師必須設計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既有一定啟示意義,又有一定發展余地,能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3)學生自主探究
當教師通過創設情給學生提出自主探究問題后,要給學生時間,閱讀教材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把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層層質疑,深入探究。
(4)教師點評
在課堂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對學生探究討論中提出的不同觀點,進行點評,肯定其創新價值,指出不足。不但要關注學生是否探究出了結果,更要點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意志、能力等。
參考文獻:
林龍珍.新課改下高中政治的探究式學習[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