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決問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學習數學不僅僅是以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進入學習的開端,因此,一定要從小學數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既可以掌握數學知識又能掌握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問題與對策
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指的是綜合性的、創造性地利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應用題。解決問題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下面將簡單進行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活動內容封閉,應用題仍然是單一的定向性的問題,而且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單純的講解式教學,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單一,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2.教學目標封閉
在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是重視解題技巧與方法的教授,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比較狹隘。
3.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利用解題技巧來解決各種應用類問題,不僅脫離生活實際,而且缺乏主動探究與思考的空間,過分追求結果,缺乏主動探索的精神,不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對策分析
1.創設數學情境,提出問題
眾所周知,課本上的應用題大都是經過處理的比較形式化的試題,不僅脫離學生的實際,而且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們的興趣,長久下去,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與問題,面向學生重新提出問題,并可以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創設適合數學學習的情境,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提高,
實現對數學認知能力的飛躍。比如,在講到對數運算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作如下的假設:同學們可以自己設想一下,如果將一張紙進行對折,在對折32次后,這張紙可以有多高,而在對折50次后,又可以有多高?經過同學們思考后,可以告訴他們,對折32次,厚度可以超過珠穆朗瑪峰,而對折50次,厚度則無法計算了。經過這一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探索,從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解決問題能力的
培養。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后積極地解決問題,
從而完成新知識的獲取的思維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好時機,根據所要學習的知識設置疑問,從而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開啟學生的思維,更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逐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解決問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小學是學生正式學習的開端,因此,一定要從小學數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實現學生數學知識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步提高。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永州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