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中學生的學業負擔也隨之加重。在取得優異成績的過程中,中學生出現了考試焦慮的問題,而考試焦慮作為一種消極的情緒,不僅影響著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影響其身心的發展。從考試焦慮的概念、影響因素以及對策等方面,尋求緩解考試焦慮的答案。
關鍵詞:中學生考試焦慮;影響因素;對策
眾所周知,考試是一名學生在其學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問
題。但現在中學生的學業負擔不斷加重,家長對于學生的期待也不斷增高。因此,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應試技巧,已成為廣大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考試焦慮的概念
考試焦慮是學生面對考試時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首先國外的學者Wine和Sarason認為考試焦慮是一種注意現象,焦慮的水平不同,對任務的難度也不同。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對于考試焦慮最為全面的概述是鄭日昌1998年在《中學生心理咨詢》一文中所指出的: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下,受個體評價能力、人格特征和身心因素的制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二、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
考試焦慮是個體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漸形成的對考試的情緒反應,是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分析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時,我們要從兩種角度出發,全部徹底地、分析考試焦慮產生的原因。
1.內在因素
(1)遺傳素質
由于每個人從父母那里繼承的基因不一樣,導致他們的神經系統也不一樣。神經系統強的人比較敏感,容易激動,會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2)成熟水平
理論上說初中生由于大腦結構和各種機能還未發展成熟,會比高中生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但是現階段,高中生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其主要原因是,外界環境給其帶來的巨大壓力,這屬于外在因素,稍后會具體闡述。
(3)歸因方式
歸因理論是由韋納首先提出的。他把活動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歸結為4個因素,將他們總結為“三維度模式”。他認為3個維度是內歸因和外歸因,穩定的歸因和非維度因素的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4個因素是努力、能力、運氣和任務難度。
2.外在因素
(1)家庭環境
焦慮往往是在個體所受到的期待與其實際擁有的水平之間存在差距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考試焦慮是在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家長的期待不符的情況下產生的。家長對孩子過于嚴格的要求、極端的教育方式和過高的期待是學生產生焦慮心理的重要原因。
(2)學校教育
我國現在的教育評價體制其實走的是一條極端的道路。在評價一個學校時,往往看它的教育質量,而如果評價教育質量,首先要看的當然是學校的升學率。這種評價方式,學生極易產生考試焦慮。
(3)社會因素
對于一個中學生來講,如果你想在學業上有所成就,那么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參加中考和高考。這是現階段我國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以考試來選拔人才的方式,會讓學生對考試產生一種錯誤認識,并增加他們的考試焦慮。
三、緩解考試焦慮的對策
考試焦慮是一種緊張的內心體驗。大多數中學生在應試時會產生焦慮。低程度的焦慮使人處于警覺狀態,對提高考試成績是有益的。但是過度的焦慮會對學生造成干擾,如: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影響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產生記憶混亂、頭腦昏沉等。而長時間的考試焦慮,又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如抑郁癥的出現。因此,尋找緩解學生考試焦慮的對策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
意義。
1.學會識別考試焦慮的癥狀
過度的考試焦慮,特別是持續較長時間的焦慮,會使學生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如失眠、多汗、胃炎等。如果學生出現這種癥狀,教師要指導學生正視這些問題,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并告訴他們,適度的考試焦慮對于學業成績的提高有正促進作用。
2.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學生之所以會出現考試焦慮,其中大部分原因來源于外界的壓力。因此,要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等方面做足工夫。
3.指導學生客觀評價自己的成績,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無論成績是好是壞,教師和家長都要指導學生合理進行歸因。
總之,考試焦慮作為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問題。已經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關于考試焦慮的對策研究也越來越具體和深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模仿和借鑒外國療法的過程中,教育者必須考慮到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減輕考試焦慮的措施。
參考文獻:
[1]李鵬.中學生考試焦慮的研究綜述.體育世界學術,2011(9).
[2]劉瞳.中學生考試焦慮問題的研究概述.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7).
[3]田寶.高中生考試焦慮影響考試成績的模式和對策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01.
[4]張冬梅.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輔導.教學與管理,2009(9).
[5]鄭日昌.中學生心理咨詢.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6).
作者簡介:
孫禮欣,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英語)。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