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我國教育目前現狀的一個整體趨勢的前瞻,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就是教育方式的一種未來變革方式。教學內容由單純的文本教育向多媒體方向發展,教學方式也由教師的單向授課向師生互動方向發展,
這無疑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發展到了主動學習,因此這也必將成為不遠的未來教育活動中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現狀
隨著20世紀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嚴重地沖擊著人們傳統的面對面式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現狀,使得傳統教育觀念和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當然,這不是什么壞事,它也對傳統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很好的糾正,通過新型的教育方式,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因此,很多國家都制訂了專門的計劃,把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看做是推動教育改革的有力武器。
在目前的教育過程中:信息技術教育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老師和學生群體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既是一種演示工具,能夠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未曾見過的東西,也是一種交流工具,通過信息技術老師可以與學生自由交流,也可以實現老師與老師、老師與社會的信息交流。但歸根結底,我們是希望將信息技術轉化為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工具,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教育改革。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在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但仍有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還沒有普及多媒體教育,但是它給人類帶來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它的全面普及也將是不遠的事實。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一種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0世紀末,多媒體技術和因特網迅速發展,信息技術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目前數字化學習的概念在全國普遍流行,數字化內容和各科課程的整合也成為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第三屆報告中主要強調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與課程整合的有效結合,來實現理想的學習環境和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培養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三、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條件
1.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師生要攜手同行
很多人認為只有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才能提高,即教師先行的觀念,把前后剝離成鮮明的條件關系,似乎沒有教師先行一步的整合實踐,學生的整合也就無從著手。表面上看這是很有道理的,實際上這是把信息技術和傳統學科同等看待的結果。
2.加強學生家庭信息化建設步伐
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要給學生創設信息技術環境,讓學科融入信息化之中。而以我國的國情,學生在校隨時隨地都能使用信息技術是不可能的,把學科課程全部搬到計算機教室中也是沒有必要的,只有將信息化環境從校園拓展到家庭、社區,學生才能充分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挑戰個人學習方式,形成個人學習風格,進行網上交互學習,制作獨特的學習作品,提高知識運用能力,一展個人學習才華。
總之,學生在經歷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中會得到更多的實踐體驗,對解決問題過程會有更多的投入,他們將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網內外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形成用文字、音像、圖畫制作等多種學習作品的習慣。這樣的學習不光用大腦學習,還是全身心投入的學習,從長遠效益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自我價值將得到體現,更有利于他們在信息化社會里成為大浪淘沙的主流,這也就是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育發展模式。
(作者單位 重慶市榮昌縣永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