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接觸我國語言文學文化的方法,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愛好,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屬于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現今,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已十分普遍。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適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多媒體教學的不斷適用,
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多媒體教學以其自身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實際效果顯著。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免具有枯燥性與乏味性,而借助多媒體教學,則可以煥發出新的活力,大大提高學科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前引導形式
不論是語文學科還是其他學科,課前引導無疑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成功的課前引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大體了解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對關鍵知識點的學習。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課前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從課間休息的散漫狀態中蘇醒過來,投身到相關教學活動中來。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Flash動畫或者圖片,作為課前引導,同時再配以優美的文字描述,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二、借助多媒體教學,增加課中教學效果
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就要開展課堂教學了。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填鴨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完全忽視了師生間的互動。而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實現師生間的互動教學,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烏鴉喝水的過程編成一段動畫,并將畫面定格在烏鴉發現水瓶之后;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是烏鴉你會怎么做?”與學生進行師生互動,收集整理答案后,繼續播放動畫,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著重向學生灌輸“遇到問題要多思考、多實踐”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師生互動,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進行動腦思考,培養發散性思維。再比如:講解一些古詩時,學生一時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制作一些可以表達其中心思想的動畫短片,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消化其中蘊含的道理,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合多媒體教學,完善課后練習模式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小學語文的課后練習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而結合多媒體教學開展課后練習,具有更好的效果。以往的語文課后練習,不是完成相關試卷,就是進行硬性記憶,而在多媒體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可以豐富課后練習的形式。比如:拼寫漢字練習,可以采取拼寫比賽的形式,也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以插圖或音頻資料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漢字掌握情況,增加了趣味性;再比如:看圖說話練習,教師可以將幾幅圖畫穿插形成一個小動畫,讓學生根據動畫內容進行看圖說話練習,而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由平面圖畫入手,想象它的發展情節等,經常進行鍛煉,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并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有很大幫助。教師則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促使二者進行有機整合,不斷改進教學模式與手段,使多媒體教學下的語文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曹曉春.淺談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J].科技致富向導,2010(30).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