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個道理。師生關系影響著學生人格心理的成長,影響著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 及其效果。
一、班主任與學生要實現有效的溝通
1.課堂上與學生交流
教師上課時應不失時機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課堂上師生能溝通好的話,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有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小小的玩笑,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個溫柔的手勢,一個撫摸腦袋的動作,都可以是友好、親近、信任的交流。
2.課間溝通
班主任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加大和學生的非正式交往。操場上、過道里都是師生進行溝通的好機會,學校、社會、家庭、朋友、同學都是師生溝通的話題,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極大的尊重,師生之間的溝通會變得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的感覺。這樣的溝通更自然也更親切、更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自然也就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
3.批語溝通
在學生作業本、考試卷、成績單上寫批語,也是一個便捷的溝通方式,往往會受到很大的觸動,多數同學會寫條子回復或主動找老師談。對學生的缺點提出批評或提一些希望,這種批評的間接性、異地性使學生不易產生緊張感,能使學生比較冷靜地看老師的批語,從而引起重視。
二、班主任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要避免的情況
1.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覺得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穎、奇特的東西都會被否認,這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性。應該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達到與學生心靈的相通之感。教師要放下架子,主動打開自己的心靈之門,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所思所想、經歷經驗、情緒感受、觀點態度等適時適度、自然真實地與學生分享,讓學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鮮活的老師,從而達到雙方真正的心靈互動和平等溝通。
2.班主任的絕對權威性
在日常溝通中,班主任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多給他們點自由的空間,多虛心聽取和接受學生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并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切忌認為學生是班主任的“私有財產”,總希望在自己的指揮棒下做事。甚至有的班主任在學生達不到要求時,輕則訓斥挖苦,重則整治體罰學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師生關系。
3.溝通方法死板、生硬
如果與學生交流時,一味地空洞說教,就會顯得虛情假意;如果動不動就請家長,只會顯得教師黔驢技窮。我們每個班都在四十人以上,每個學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產生問題的原因均不一樣,班主任要有針對性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面對學生無計可施是班主任最大的悲哀。
4.語言中帶有嘲諷、命令
嘲諷的語言中帶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學生會很反感,會有“這老師怎么這樣,我再也不喜歡他、不幫他做任何事情了之類”的想法。命令只會讓學生覺得這老師怎么這么煩,也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抗拒心理,對老師沒有絲毫的好感,對老師講的話也只當耳邊風。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語氣委婉,不刺傷學生的自尊心,遣詞慎重,語態親切,對學生滿懷期望。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大泉源鄉天仁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