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里,同事一起聊天時,總會聽到許多老師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六年級的學生可真難教,任你怎么講他們就是不聽,還跟老師對著干。
是啊,體育課何嘗不是如此呢?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正是與初中相銜接的時期。因此,在本學期第一次課上,我就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內容寫在紙條上交給我。據統計,孩子們喜歡的項目是:籃球、羽毛球、跳繩等具有對抗性、趣味性和集體合作性強的內容。作為體育老師的我也應考慮學生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
記得在一節跳長繩的新授課上,在上學期5個同學連續跳30個的基礎上,本學期加大難度,進行花樣跳繩讓孩子們體驗“8”字跳長繩的跑動路線和跳繩動作,做到跟得上,跳得穩,跑得快。
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并沒有講解動作要領,而是做了幾次示范后請學生來做示范,班上的同學個個躍躍欲試想來展示一下。這時,江成越同學滿不在乎地說:“這個簡單,我不用學都會跳。”江成越同學平時上課就是自由散漫、調皮搗蛋型的孩子,我想:好啊,就給你這個機會,讓你在同學面前出出洋相。果真,他在進繩時沒把握好時機,試跳失敗了。頓時,全班嘩然。我抓住時機跟大家說:“同學們,看似簡單的事,做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們來說說江成越同學為什么試跳沒有成功呢?”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開了,有的說他跑得太快了;有的說他沒有跑到跳繩的中間就起跳了,腳拌了繩;有的同學說他的態度不端正,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所以導致失敗了等等。“評價的很好,我能看得出剛才每位同學都很仔細地看了江成越的動作,并且動了腦筋,對他的動作進行了細致地分析。下面再請哪位同學來試試,怎樣做才能成功地進繩呢?”同學們互相看了看,這時凌希文同學沉著冷靜地說:“我來試試吧。”隨著繩打地的節奏,她跑進—起跳—跑出,動作很嫻熟連貫地成功完成了試跳,全班同學響起熱烈的掌聲。“嗯,跳得不錯。”我高興地說,并結合她的動作仔細地講解了如何掌握進繩、出繩的時機及跳繩的動作要領。
接下來,還是請江成越同學來試試,這時的他滿臉通紅地說:“張老師,我還是不敢進繩。”“沒關系的,再來試試,我會幫助你的。”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隨著繩子一次次打地的節奏,我找準時機輕輕一推江成越,他很輕松地進了繩,跳了5次就跑出了。此時,全班同學又響起了熱烈掌聲的。這時的他對我會心地笑了笑。
自從那次課之后,江成越同學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上課不但自覺認真,還起到了帶頭作用。
通過這件事后,我好好反思了一下,學生雖然調皮,但只要老師多一點耐心,多一分理解、寬容,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學會尊重學生,多與他們溝通,與他們做朋友,別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學生犯了一點小錯誤,事情沒弄明白就一頓批評,他連個申辯的機會都沒有,這樣學生肯定會認為這個老師不講理,也不了解學生,他怎會服你呢?其實學生都是有思想、有個性的,只要你真心對待他們,他們也會為你而感動的。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文清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