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影響,唐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濃縮了教師的職責及師德規范。教師作為下一代心靈的教化者,肩負著社會賦予的培養未來社會公民的責任。務必要遵守職業道德,履行自己的職責,擔負起培育學生的重任。一旦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就會使自己的敬業精神不振和工作熱情下降,造成教學工作的低效化,對自己的工作會帶來負面影響,其個體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會產生消極影
響。學生將是教師職業倦怠的最終受害者,由于倦怠的產生,教師從感情上遠離學生,從心理上疏遠學生,對學生冷漠、厭倦,實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視學生為宣泄的對象,動輒責怪、遷怒,使用粗暴的體罰,用急躁的情緒和行為來對待學生。他們的心情和對生活的態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心靈不健康的學生,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又將在個人發展方面帶來一系列問題,說小點影響學生的一
生,說大點影響到整個社會發展。
作為教師,應該用心認識自己的職業;因為教師的職業不是社會商業勞動,因而,敬業是各行各業都需要遵循的一個職業準則。再者,教育報酬其實是三個部分組成的:物質是基礎,精神是附加,發展是需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薪酬,就要建立更為科學的薪酬價值觀念。職業同時是專業,而專業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在專業技術領域中,薪酬高低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就是專業知識的工作結果,所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提高薪酬,我們只能更加敬業的工作,為國家的發展多培養優秀人才;國力強了,薪酬自然成正比增長。
我認為,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我
希望熱愛教育的有識之士能與我共同探討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正確策略。
一、職業倦怠的教師缺乏不斷學習、提高自我素質的認識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教師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在工作中與同事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二、學校應給教師營造寬松、積極的工作氛圍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環境的熏陶。如果管理者能給教師創設寬松、積極的工作環境,那么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就不是工作的辛苦與壓力,還有專業成長的幸福。因此,尊重、相信每一位教師,引導教師感受工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是學校領導必須具備的“領導藝術”。
三、教師應正確理解自己職業的內涵
“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有人曾比喻,對某一事業的信念和理想是職業倦怠的最好解毒劑。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能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愛與寬容精神,防止教師職業倦怠是至關重要的。
四、調整自我的工作心態,以飽滿的熱情走上講臺
教師一旦站到講臺上,就應該充滿情趣,充滿自信,就應該有一種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覺,即便是放假的時候,也盼望上講臺;如果教師習慣了盼望工作之外的樂趣,一談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夠再苦的苦差事,這就是職業倦怠的表現。
五、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
樹立對教師角色的合理期望。每個教師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總是按照自己的設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讓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結果并不總遂人愿,如果結果不滿意,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只要我們努力工作,我們的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因此學會對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做出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適當降低成就感和期望值,從而使自己擺脫沉重的失落,難解的怨氣,無名的惆悵;成功——離自己還會遠嗎?
六、提高耐壓的心理能力
正確認識和駕馭壓力。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會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或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為了給人生航程“清淤”導航,為了緩解心理壓力,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作為教師,不妨學會理性的妥協。提升耐壓能力。職業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壓力,故作為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壓能力,一個具有職業自信心的人是不會倦怠的。
七、克服拜金主義思想的沖擊,適當降低生活標準
拜金主義危害嚴重,從人的發展來看,拜金主義與人的全面發展相背離,剝奪了人的本質的豐富性,把人降低為金錢的奴隸;從社會來看,拜金主義盛行必然是一個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的現狀,是一個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的現狀,根本沒必要涉足。雖然,知足常樂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但這無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穩定欲、滿足欲、幸福欲,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總之,作為教師,只有“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才能無愧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神圣稱號。
(作者單位 貴州省萬山區敖寨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