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旨在增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的敏感性;思考物理問題的靈活性、獨特性和變通性;培養善于觀察物理現象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多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概念剖析;難點突破;實驗設計;解題方法
學生創新的“靈感”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先要有過硬的自身素質,提高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對概念的剖析上,應具有獨到的“點睛之筆”
中學生往往反映物理難學,究其原因,首先難在對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學時,固然可以“各顯神通”,不拘一格,但有時若能“點睛一筆”,一語切中要害,可以勝過各種方法。這恰恰是教師創造性“功底”的一種體現。
二、在難點突破方面,具有獨創性的設計
教學難點分布于教材的各章中,難點的突破需要創造性的設計。
例如,在講解“變阻器”這一課中,學生對于正確使用與連接滑動變阻器這一知識點,感到困惑。所以,在講解時,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把圖1(多畫幾個)畫在黑板上問學生,只選用其中的兩個接線柱接進電路,可能有幾種接法;第二步,讓學生按照所畫的連接方法,用不同顏色的筆把電流經過的路徑描出來;第三步,學生討論如果劃片P向右移,電阻絲的長度如何變化?電阻如何變化?電流如何變化?使用圖形這么一講,難點以不稱其為難點了,學生不僅能講清楚,而且能很好地應用。
三、在實驗設計和開發上,要體現教師的創造性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盡量再現和講解科學先哲們發現重要規律的創造性實驗,另一方面還應創造性地設計出一些小實驗,以利于突破教學上的難點。
例如,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教學中,實驗室里有“空氣壓縮引火儀”的現成裝置。壓縮空氣,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引起了棉花的燃燒。反過來怎樣呢?我們把自行車內胎取出來,讓氣門芯連接氣體溫度計,讓打足氣的輪胎突然放氣,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下降,這一現象,在溫度計上成功的顯現出來了。
四、在解題指導上,應隨時體現教師思路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解題是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實踐活動,教師的解題指導不僅是規范解題格式和思維定式的示范,更應是創造性思維的展現。
例如,一個渡銀獎杯的質量是2.78 kg,體積為312 cm3,主要由銅制成。已知銀和銅的密度分別是10.5×103 kg/m3和8.9×103 kg/m3,試求獎杯上鍍了多少克銀?
解:假設銀的質量為m,則銀的體積為m/10.5;銅的質量為(2780-m),銅的體積為(2780-m)/8.9,根據隱含的體積等量關系建立了解題方程:
m/10.5+(2780-m)/8.9=312 (1)
分析:學生習慣做題目都是“按問而設”,所以往往做成以上的等式,并繼續解析(1)式。認真地觀察(1)式,可知:此式較為復雜,難算、易出錯。不少學生正是在這一繁難運算中失誤。
假設銀的體積為V,則銀的質量為10.5V;銅的體積為(312-V),銅的質量為8.9×(312-V),根據隱含的質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建立解題方程
10.5V+8.9×(312-V)=2780 (2)
由(2)式解出V后,再算銀的質量……
比較(1)(2)兩式,不難看出(2)式的數字計算量比(1)式大為減少;自然因運算失誤的可能性也大為降低,顯然,后一解法的思路更為簡潔、流暢。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及手段很多,教師的創造性思維的影響僅僅是其中的一種,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教師都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科學培養,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真正落到實處,促進學生的思維逐漸成熟,堅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上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