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教學要適應社會對學生各項素質的要求。“既要教書,更要育人”,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各項素質進行培養,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畢業后順利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合作精神;科學作風;獨立自主;可持續發展觀
教育是為學生將來的社會生活做準備,是給學生提供將來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知識、技能、道德價值觀念,使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中。為此,我們的物理課教學理念是:“既要教書,更要育人”,要特別重視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培養。
一、合作精神與交流愿望的培養
由目前大中專生的就業情況看來,現代企業用人更看重實際工作經驗和與人協作交流、處理問題的能力,然而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過分呵護使他們處處養尊處優,我行我素;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容不得自身以外的任何東西,再加上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總是以分數高低作為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評判標準,讓學生養成了嫉妒和攀比的不良心態,同學之間缺少合作與傾聽,交流中更多的是相互指責和埋怨,缺乏寬容和欣賞。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利用物理實驗的特殊性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交流愿望。在以組為單位的物理實驗中,實驗儀器的裝卸和使用、實驗的過程和步驟、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項、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圖線圖表的描繪和制作等都需要小組同學全力合作才能完成,而各個小組把自己得到的實驗結果用語言、文字、圖形、圖表等方式傳達給別的小組的交往過程則是交流,通過交流的方式可以發現本小組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及時糾正。因為在實驗中有了學生之間的自由協作與交流,以實際行動和自覺研究物理問題的方式進行的智力活動便產生了,這就是教育的社會作用。
2.在物理教學中,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定律的理解和應用,習題的分析和解答等等,教師都可在適當的時機,激勵學生人人參與,組織全班學生或分成學習小組在課內外充滿自由、安全、和諧、相互尊重的民主氛圍中鼓勵學生互相進行討論、交流,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我。
二、科學作風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對物理作業的作用與要求正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作風的方法之一,通過作業要訓練學生科學的表達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等,讓學生懂得對物理作業的作用與要求,不能只理解為是訓練他們解題的能力。
為了通過物理作業全面培養學生的上述品德,在講解概念原理之后,就要結合概念原理教給學生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合理”指的是這種方法要合乎概念原理,有理有據。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習題練習,不但切實訓練了學生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邏輯論證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簡要、正確、科學的表達能力,對于強烈要求學習科學的學生來說,正確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非常必要的素養,同時正確的科學表達與學生對概念原理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又是相輔相成的,前者只有在后者的基礎上才能做得更好。
對正確的科學表達能力的要求,不能僅限于有理有據,論證嚴格,說明簡要,還應包括實事求是地根據物體的物理過程,包括受力、運動狀態、能量轉換等畫出規矩整潔的分析圖,書寫要公正清楚,卷面要整潔悅目,要求學生每道題都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完成。這些也都是科學作風和做事要認真習慣的培養。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長期、堅持不懈地要求學生這樣做。對于不合格的作業,無論是概念原理上的錯誤還是規范上不合要求,都要打回去在教師的指導下重做,直到符合要求為止。必須堅持,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科學思維和科學作風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不斷地要求,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能長期這樣做,會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并正確運用物理概念原理。除此之外,還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作風。這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或工作都將是終身受益不盡的。
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榜樣,教師既要言傳又要身教,在講授內容或例題教學時,教師的板書就是最好的示范;教師要求學生怎么寫作業,自己就得怎么寫板書,要求學生認真做事,自己就要一絲不茍。要求學生作業長期堅持從優,自己在板書上也要長期堅持高要求,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
三、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青少年的精力最旺盛,思想最活躍,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觀能動性很強烈,表現在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都好學、好問、感覺敏銳、富于幻想。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學生時代的這一心理特點,培養他們善于思考、獨立作業、愛動手腦、愛看書、愛質疑問難的窮究精神。例如:通過有意識地講解“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例題,培養學生善于以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而不受傳統的看法、別人的見解和自己已有知識的局限。善于迅速地發現新關系,并勇于探索和實踐驗證,敢于假設與幻想,善于聯想,富于想象,長于類比等,經過長時間的培養,這些能力定會得到提高,如:在電磁場一章的教學中,當學習了“勻強電場”“磁場”的概念后,有的學生大膽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是否存在電場線、磁感應線指向一致,而其間隔不均勻的電場和磁場?
在物理教中長時間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具有新奇、獨
特、流暢、變通等獨立個性特征,也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四、深入實踐,關注持續發展觀的形成
目前,能源問題成為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全球性問題。據估算,非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氣再過幾十年可能就所剩無幾,煤在幾百年后也會用光,有限的能源儲量將無法滿足人類無限的需求。可持續發展觀認為,人類應當采取與自然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即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不損害、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因此,如何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問題,也就成為我們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課題,我們給出了:探討并實踐如何節約資源,回收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質的課題。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通過調查了解到:以40萬人口的縣城為例,小排量汽車的擁有量接近5萬輛,而這些小車的空濾屬一級過濾,一級過濾存在的問題是:①經過空濾的空氣清潔度不高;②濾網易堵塞,造成進氣不足;
③汽油燃燒不充分,百公里耗油量增大,且排出的尾氣污染嚴重。學生提出并實施的解決辦法是:①變廢為寶,回收利用大卡車替換下的空濾器薄網材料(要求柔軟可更換)清洗干凈;②在小車原一級過濾的基礎上,把前述回收處理干凈的薄濾網作為二級空濾器再安裝好;③每500公里~1000公里清洗薄濾材一次。實踐結果顯示,每百公里可節油2%~2.5%。以5萬輛小車擁有量計,以小車百公里耗油7.5升計算,加裝二級空濾可節約燃油:50000×7.5×2%=7500升,可見節約能源數據可觀,可給廠家提供合理性建議。
經過綜合實踐,結合環境教育,結合物理教材中關于“能源的現狀與憂患”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時刻都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指導自己的行為,以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珍惜自然資源,愛護自然資料,逐步養成科學的生活態度與習慣。
在物理教學中,既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各項素質的培養,才能使他們的心智得到健康的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總體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使他們為將來步入社會提早做好各項準備。
(作者單位 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