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介紹了大連軟件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涉外導游)“一二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三個階段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旅游管理;工學結合;職業道德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種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工學結合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為職業道德教育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何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涉外導游)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職業道德教育
大連軟件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涉外導游)構建了本專業“一張門票、兩條主線、三個階段”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張門票”即畢業到就業的門票——導游證。“兩條主線”指導游資格證獲取與導游職業能力培養。三個階段指“夯實基礎、技能培養、實戰演練”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夯實基礎階段,學生通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打好“導游資格證”考試及從事導游工作的基礎。此階段我們采取在專業課教學中對職業道德滲透的方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第二階段為技能培養階段,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措施,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實踐技能還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情感。第三階段為實戰演練階段,我們鼓勵學生到校外實踐基地實習,在實踐中使自己的職業技能再次得到提升。此階段學生可以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職業素質,最終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涉外導游)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道德教育措施
1.夯實基礎階段
(1)職業生涯規劃課中引進職業道德規范
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學習,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定位,形成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的教育就應該與學生所學旅游管理專業(涉外導游)的性質、內容相結合,與具體工作、旅游行業的要求相結合,圍繞學生未來導游等旅游工作職業需要組織教學。
(2)專業課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專業課教學不僅具有專業知識傳授的任務,而且兼備職業道德教育的責任。一個優秀的高職旅游專業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影響,在課堂上有意滲透本專業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紀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有重要的作用。
2.技能培養階段
(1)運用榜樣堅定職業信念
我院通過校企合作的契機,從校外實踐基地聘請旅游企業成功人士、道德模范、優秀員工走進學校,參與職業道德教育。以他們的先進事跡感染學生,使學生以他們為效仿的榜樣,進而堅定職業信念,為進入旅游行業樹立必要的信心。
(2)實踐環節中加強教育
讓學生走出校門到旅游企業參觀學習,學生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會職業道德和從業精神的內涵。回到學校,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本行業的職業道德,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到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企業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等職業教育。
3.實戰演練階段
(1)借助企業文化進行教育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的總和。
企業文化也是職業道德的外化表現,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企業,增強對職業道德的理解。
(2)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
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表現、成績等作出綜合的評價,其中也包括對職業道德的評價。完善的職業道德評價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找出不足,積極改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要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將企業、師傅、家長、學生本人納入評價主體的隊伍中。二是評價的方式應該多元化,應以企業、師傅的反饋意見,家長的評價,同事的反應,在企業中做出的成績等作為考評的依據。三是重視過程考核,把學生放在整個頂崗實習過程中去考查。
參考文獻:
[1]劉玉芳,張雙利.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09(2).
[2]鄭春雨.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高職學生養成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2008(16).
[3]陳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9.
作者簡介:
劉鑫(1983.1-),女,遼寧省大連市,現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旅游教育。
(作者單位 大連軟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