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初中音樂審美教育作為教學的突出點,是當前音樂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為了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與發展,因而要加強對初中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視。所謂的審美教育也可稱為美育,其在教育體系中屬于有機的組成部分,也屬于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審美教育中,音樂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卻是審美教育。初中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進而能夠積極地學習音樂知識,逐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筆者試就此談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現狀剖析
觀察和研究當前初中音樂教育的現狀,可發現其在教育方面存在著多種弊端。根據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都十分喜愛音樂,但卻無法喜歡音樂課。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該種情況呢?經調查指出,該情況形成是由于音樂教育者無法將初中音樂教育最為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很好得掌握,沒有重視審美教育所產生的作用及其重要地位。
1.沒有確立審美教育應具有的核心地位
審美教育是藝術教育的表現形式,在初中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初中音樂審美教育在整個復雜多樣的教育環節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其在音樂教育里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新頒布的有關課程標準中也表明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中已把音樂審美作為核心內容,成為最基本的音樂教育理念,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在音樂藝術的世界里,審美性就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不但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的享受,還能夠使人們的情感得到共鳴。音樂是具有流動性和時間性的藝術,無法像文學和圖畫,能夠用視覺去感受其自身的美,音樂必須完全運用聽覺去感受其音響的效果。因此,音樂若脫離了本身的美,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其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再完善的教育也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2.沒有落實和貫徹好以音樂審美為中心的基礎教學理念
由音樂課程的安排和教學可以看出,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去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以及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把審美當做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人們內心的情感世界,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為教育的著重點,促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音樂表達方式和情感內容,同時不斷加強學生對感受音樂的培養,這也是音樂教育中最為基礎的教學內容。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途徑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人們在情感上的體驗,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以及訓練學生感受和認識音樂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音樂教材,使音樂欣賞課程能夠充分地發揮效用,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1.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在初中音樂的審美教育中,應避免毫無新意地向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的背景和意義,以及作者在音樂中所要表達和傳遞的情感經驗。應生動形象地向學生闡述作品的由來和必需了解的有關知識點,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相關的作品藝術語言,了解音樂領域中要素的運用,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對音樂所具有的藝術特點有良好的認知。同時在教學前應把所需資料準備充足,若教學資料準備不夠全面,教師一味按照課本教學內容向學生灌輸知識,
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點就相對比較有限,從而容易導致課堂學習氣氛沉悶,無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于知識的吸收也會相應變得較低。由此可知,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能力,教師應在課前做好教材的準備工作,包括畫圖、音響、幻燈片、錄像等,可增加學生對作品的認知,加強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能力以及音樂的藝術感染力。教師在上課時可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通過講故事、互相討論、上臺唱歌等形式進行教學,有效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2.發揮教師在審美教育中的關鍵作用
貫徹和落實審美教育的首要條件在于音樂教師的藝術涵養、心理素質、情感修養、知識面貌和專業能力等。因此,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不斷提升專業知識,樹立具有紀律性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操和職業品質,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樂觀敬業精神,全身心投入教材的鉆研當中。在掌握學生的心理基礎上,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程序,營造學習審美教育的氛圍,設計學習審美教育的過程,努力將美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還應加強對自身藝術內涵進行培養,提升自身的審美教育素質,充分發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即多媒體教學,在最大程度上自己制作和完善音樂教學的課件。
總之,在初中音樂的審美教育中,應采用各式各樣的手段進行教育,將音樂作品當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來體驗,教師在音樂教育中則屬于音樂的闡述者和描述者,并不是音樂的解釋者,音樂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其具備著一定的特殊功能。教師只有不斷通過審美教育,才能夠對學生的性格、能力、信心和創造等方面進行培養,因而要堅持以審美教育為中心,促進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