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教研突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強化校本教研過程,建立教研反思機制,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校本教研;專業化;教師成長
以校為本是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全新理念,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以校為本的教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機制,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然要求。
一、強化校本教研常規,積累教師成長的量變因素
1.明確任務,規范形式,在常規教學中逐步提高
校本教研活動的規范開展,必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活動形式。校級行政人員和教研組長要建立隨堂聽課、檢查、匯報等制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隨機檢查,對班級管理、教學教研、年級組建設等方面分階段進行校內督導,并通過理論學習、收聽講座、技能培訓、論文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校本培訓,分學期、分學科進行校級教學競賽和優質課評比,這些形式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常規要求。
2.同伴互助,骨干引領,在互學互動中共同成長
學校要賦予骨干教師自覺培養、指導青年教師的責任,每學期定人定時定內容,開展師徒結隊,把師徒互相聽課和交流作為教學常規管理活動加以落實,讓新教師實地感受教學過程、學習骨干教師教學經驗,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同時,讓骨干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并主動吸收青年教師的先進理念,互幫互學,優勢互補,促進共同提高。
二、深化校本教研反思,強化教師成長的內生動力
1.自我反思促成長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過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連續的教學反思,它使教師“教然后而知困”,激發教師的學習自覺,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最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同時促進教師之間的切磋交流。根據教學反思而確定問題,開展“反思—問題—研討—實踐”的教學反思活動,提煉出階段性校本研究的重點課題,再在學科教研活動中研討對應策略,進行實踐探索。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可以是集體備課確定的教學主題,可以是圍繞教學主題進行的教學設計,可以是年級組確定教師設計的教案,還可以是開課教學及其評價等。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性總結,寫成教研文章,也可以鼓勵教師用記錄自己的教學故事和寫教學敘事文等多種形式來反思教學行為。通過把“教學反思促改進”貫穿于校本教學研究的始終,可以讓老師得到“逆流探源、順流到?!钡某晒w驗。
2.學術交流促進步
學校要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讓教師針對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手段等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學術交流活動的氛圍輕松,教師的參與面廣,短時高效,這種學術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火花的碰撞,能夠促進了解與溝通,互相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
3.校本課程促提高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是課程的開發者。以教研組為主體開發校本課程,能夠有效挖掘校本資源,又與校本教研緊密相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師成長的保障機制
規范的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教師團隊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務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度建設及其正確的導向和評價。
1.建立業務學習制度
讓校本教研真實而有創意地開展,首先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制度。由教研組確定學習內容和方式,每周定期開展業務學習交流,按教研計劃確定主題發言,教師輪流擔任發言人,最后由組織者做總結性闡述。要求教師堅持記寫教學筆記,真實記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和得失反思。同時,教師的教案、教學設計、教后反思、教學日記等都可以及時整理成教學成果,定期進行展示交流,激發教師的進取意識,發揮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作用。
2.建立學習匯報制度
教師赴外聽課或學習后,可以要求完成一份信息反饋材料,上一堂“取經匯報課”,作一次學習體會發言,讓更多的教師有機會互相學習、互相切磋,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共同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3.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集體備課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它與教師日常的教學、研究是緊密相連的。為了減輕教師機械重復的勞動,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實行集體備課,每位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對備課組其他成員設計的教學預案進行討論,并根據討論的情況提出符合教學實際的修改意見,在小團體的深度開發后實施教學。
4.建立課后反思制度
鼓勵教師上完課后進行自我反思,看自己是否由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看教學過程是否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真實記錄課堂上師生、學生互動的“亮點”和教學流程中的困惑,及時總結提高。同時,可以進行互相反思,開展教研組內教師相互評課,或同一學科教師之間相互商榷,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教學后記中。
5.建立師徒結對制度
鼓勵年輕教師和新進教師與本校骨干教師結成師徒對子,通過簽訂互學互助協議等形式,明確相互之間的責任與義務。師徒之間定期開展教學交流,要求徒弟每周將教案交師傅審核一次,每學期承擔一節校級公開課,承擔一個教學教研小課題,撰寫一篇論文和成長體會,促進年輕教師主動成長。
6.建立隨堂聽課制度
由教務處組織實施隨堂聽課,根據教師教學常態和課堂教學情況,及時進行教學研討,增強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加強以校為本的教研工作,學校必須加強制度體系建設,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自主作用,不斷追求教學藝術的個性化、教學過程的科學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進而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海民.現代教育原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
[2]鄔志輝.現代教育管理專題.2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12.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清源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