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為完成某項教學任務,欲達到某些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教學過程和為組織安排好課堂教學所做的全部準備工作。認真的備課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迅速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教學條理化、科學化,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
備課是教師創造性的勞動,是教學藝術的案頭設計工作。教師必須在課前深入鉆研課標、教材和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研究教法學法,為上課準備就緒。
一、鉆研課標,吃透教材
課標和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指導的方向,而教材則是備課的基本材料來源。教師要把課標的精神實質領會透徹,熟悉教材,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教師備課時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課堂所需的相關的教學資料,擴展課堂教學的內容。例如:參閱教師用書,從中吸收經驗;教材是一個整體,要進行教學設計不僅要掌握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全面系統地分析全學年乃至每個年級的教材,只有了解了各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開學之前,教師需要進行整體備課,要對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基礎知識的體系和要點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安排,使教學前后呼應,融會貫通。
二、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
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課前教師認真地備了課,詳細地寫好教案,學生卻聽得淡然無味。為什么呢?這就是教學脫離了學生基礎、心理、要求的實際,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學準備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備課時必須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可以從學生的年齡、性別、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特點、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師只有弄清楚學生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喜歡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確定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努力調控自己的教學適合他們的口味。這樣,老師講得輕松自如,有聲有色,學生才能聽得有滋有味。
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備課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學校和教師自身的條件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情況出發,聯系該課的類型、結構、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特點等,靈活選擇教法,參考、借鑒現有的教學經驗、方法,構想出最佳的設計方案。常用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示范法、觀摩法、對比法……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興趣愛好,課堂氣氛就會和諧、友好、生動、活潑,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調動起來。
四、編寫教案
進行了課標的鉆研,教材的領會,學生的了解和教學方法的選擇等程序以后,還要把所研究的內容擬寫成課時計劃,即教案,如果沒有教案,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教師任隨主觀想法講解,往往出現知識的遺漏、疏忽、重復等問題,造成某種程度的浪費。當然,個別情況下,離開教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是因為教學過程是一種動態活動,這使得教師不得不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善于隨時改進教案,調整教學環節,變換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課,無不凝結著教師備課的心血,備課作為教師課前準備的過程,教師通過鉆研課標、處理教材、收集資料、確定教法等,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設計能力就必然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學質量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貴州省織金縣干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