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石,如果基石沒有打好,那么整個教育就沒有希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基礎教育。教育主要靠教師去實施,如果教師素質差,培養出的學生素質就不會很高,所以提高教師的素質特別重要。語文屬于母語教育,提高教師素質就非同小可。
鄧小平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因此,教師的教育思想、態度、教育科學和教學藝術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礎素質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教師的基礎素質?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提高政治素質
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政治素質就等于失去了靈魂,更何況是那些為社會主義教書育人,傳播人類精神文明,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師呢?教師必需時刻從書報、電視、廣播等新聞媒介中了解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掌握政治要旨和會議精神。
二、要端正職業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態
應該說,這一點是關系教師素質高低和教學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若沒有端正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心態,工作質量和效率將大打折扣。
改革開放確實使一部分人富了起來,甚至富得流油,但是不習水性的人未必懂得“海潮”的脾氣。作為教師,不要誤以為自己走錯了門,長年在艱苦的山區里跋涉而妄自菲薄。必須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終生的座右銘,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為己任,昂起頭,挺起胸,朝著教育大道奮勇向前,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不負人民的重托。這些話好像是口號,說起來容易,真的要達到心理平衡就難。農村教師待遇實際偏低,心理又怎么平衡呢?說難也不難。一切都由認識決定。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是對引以為自豪的整體行業而言的。如果以此自居,因為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就消極工作,那么于國于己都無益處。按工資待遇,自己畢竟不是教授、專家,又有何憤憤不平呢?所以,我們要看到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必有長遠打算。干一行,愛一行,當自己成為“千里馬”,不愁無“伯樂”發現。
三、要努力提高文化、業務水平
“打鐵需要自身硬”,要當教師并非難事,要當好教師哪怕是小學教師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僅需要有“愛心”、熱情,而且要有比較淵博的文化知識,語文尤其如此,更要有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毅力,要有駕馭知識、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等教學藝術和水平。必須把握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的總要求以及對各年級的具體教學要求、單元教學目標、課題目標與課時目標。積極投身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學科性質,把培養學生掌握語文工具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并把思想教育寓于其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鉆研語文教學大綱,就是要掌握精神,要求達到比較系統、完整、準確、辯證,才能堅持課堂教學的正確方向。鉆研教材就必須首先通讀教材,對所有的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對每冊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有清楚的了解,對前后冊教材之間,同冊教材的不同單元組之間的聯系有比較具體的認識。這樣教學才會游刃有余。教師還必須博覽群書,特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四、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
“業精于勤”是許許多多成名成家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事例寫照。做到手勤、腦勤,及時做好教學札記,把教學反饋如實記錄,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改進教學。
此外,虛心向老教師學習,閱讀教育雜志,觀看優秀課堂教學錄像等是獲取教學藝術的捷徑。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基礎素質貴在堅持,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