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教育階段之間,外語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的連續性和銜接十分重要。小學英語和中學英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英語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小學英語是中學英語的基礎,
中學英語是小學英語的延續。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每學期都會開展一次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活動,通過中小學教師互相觀摩公開課,進行集體議課、評課,共同交流探討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以期達到共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我有幸上了幾次這樣的公開課,通過活動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在此著重從學習習慣和方法方面談談我對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的一些想法。
一、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初中英語的教材內容不同于小學英語教材的淺顯易懂,在課前不熟悉所要學習內容的情況下,單靠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很難掌握學習重點,這樣,課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而言,我們可以在每節課學習之前,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作業。
二、課內有效學習習慣的培養
剛升進初中的學生在英語課上往往只注重聽教師講,認為這樣就是認真聽課了,而忽略記課堂筆記及順著老師思路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等。因此,英語課上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使學生養成眼、耳、口、手、腦并用的聽課習慣,認真記好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這樣使學生能夠時刻集中注意力,理解并能運用學到的英語語言材料,高效地掌握好每節課上所學的內容。
三、課后復習鞏固習慣的培養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在學習20分鐘以后,知識就被遺忘了42%;一天以后,遺忘就達到了66%。如果過了很長時間,直到考試前才復習,就幾乎等于重新學習了。所以,新學習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時復習,至少要在當天加以復習,以減緩遺忘的進程。教師應該針對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
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多樣化,使學生不斷鞏固、消化課堂所學的同時又不會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或過于枯燥,從而逐漸增強學習的興趣。
四、勤于積累、實踐的習慣的培養
學好英語僅靠課堂上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應相輔相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注意多方面積累和汲取英語知識,積極創造語言學習環境。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僅僅只是亟待解決的各個問題中的一個,要確保小學英語教學向初中英語教學平穩的過渡,正確處理好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 山西省柳林縣金家莊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