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管理隊伍以中年教師為主,教育教學一線的學科帶頭人、教育功臣等多為中年人,但從教師隊伍中脫穎而出的這些人畢竟占少數,而多數中年教師在工作中默默無聞、波瀾不驚,隨著歲月的流逝退居二線,直至退休。中年教師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有著深厚的經驗積淀,有著廣泛的人脈資源……如何轉化這些優勢條件,實現中年教師的二次專業發展,是各學校面臨的普遍問題。
一、時代呼喚教師轉型
《浙江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提出:“2015年全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2020年全省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經濟百強縣的紹興縣,提出2013年提前實現教育現代化,在“突出轉型升級,致力科學發展”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教師如何實現自我提升,加快轉型升級,成為每個教師思考的課題。特別對于有多年教育教學經歷,從應試教育中過來的中年教師,如何實現華麗轉身,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多方努力,尋找一條適合“40、50”(四五十歲)教師二次發展的有效途徑。
人生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許多教師感嘆:“名師工程”“精英計劃”是正值風華正茂的青年教師的天下。漸漸地,中年教師成為被“遺忘”的一族:他們外出學習的機會少了,參加比賽的機會沒了,開設公開課的機會讓了,甚至學習討論時的發言都省了。時過境遷,時代呼喚教育現代化,社會要求教育公平性,家長希望教育優質型,學生期盼教育個性化……老師們,尤其是人到中年的老師,你準備好了嗎——你把自己的青春付給了學生,余下的歲月里你拿什么拯救自己?
二、學校中年教師現狀
本校40周歲以上的中年教師有55人,占教師總數的35%,這批中年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分析我校中年教師群體的現狀,我們看到有這樣兩種類型:
1.轉型升級類教師的現狀
作為校內的名師和骨干教師,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已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獲得過榮譽,在學校教師隊伍中有較大的影響力,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但應該看到:其中一部分人認為自己該有的都有了,滿足于現狀,而成名成家更是可望而不可即;還有一部分人有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愿望,但是自身的發展已進入一個相對的“高原期”,他們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外援的力量”,如果在學校管理中,我們沒有及時關注這一類教師的可持續成長,往往會讓他們因看不到“前景”而產生消極甚至負面的情緒。
2.退縮萎靡型教師的現狀
有一二十年教齡,相當部分教師評高級職稱有難度,他們表現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在學校中往往會被忽視。他們缺乏發展的愿景,甘于平庸,很少致力于教學革新,所用的教參、所備的教案,年復一年,缺少新意;他們所教的學生也表現平平,教學理念相對落后,課堂教學藝術相對陳舊,經驗主義和想當然觀念根深蒂固。如果學校對這類教師的發展缺乏必要的關注,會使他們逐漸成為弱勢群體,不僅造成學校人力資源的浪費,甚至會影響整個隊伍的積極進取,產生不和諧的音符。
所以,無論是已取得中學高級職稱的老師,或是目前尚在努力爭取的老師,抑或消失了職評念頭的老師,中年教師這一特殊的教師群體,對自己專業發展的“二次創業”或缺乏動力和精力,或感到無從下手、無所適從,或滿足于已有成績地位,小富即可安于現狀,我們認為這些教師對于自己需要從新認識和定位,“我是誰?”“我為誰?”“誰為我?”這些不惑之年的老師迎來了“四十而惑”尷尬遭遇,亟待營造一個二次專業發展的環境和機制,變學校師資人力資源為人才資源。
三、分層引導,行政助推
針對學校中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我們把這一教師群體發展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1.名優教師
縣級以上優質課教師、學科帶頭人;勝任學校教研大組組長或年級組長;在縣內學科教師中有一定知名度,開設過專題講座;為名師(名校長)班學員、縣教研大組成員,或有中考命題經歷等。當前初步認定數8人;兩年發展目標數為13人。
2.骨干教師
有多年畢業班教學經歷,勝任本學科三年循環教學;能擔任備課組長、班主任,近年學科質量考核位于同年級同學科教師中上水平。目前初步認定22人,發展目標數30人
3.資深教師
有15年以上教齡,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個人專業發展滯后,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一般,停留于憑經驗感覺型的淺顯層次,或者曾經有過優秀的執教經歷,但專業發展遭遇“瓶頸效應”無突破,當前界定為23人,預計目標減少到10人以下(含退休等自然減少)。
學校根據教師能力與水平現狀,將師訓目標計劃到人,實施分層引導、培訓和考核的管理機制,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目標計劃,出臺激勵制度,對名優和骨干教師獎勵,落實工作目標考核,在個人專業發展、學校管理、學科建設、帶徒培訓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發揮這些教師的引領作用。
教師發展培養實行三步走:一是調研教師發展遇到的主要困難與障礙,即“困惑什么”?通過問卷、座談、個別交談、組內討論,校長信箱、校內論壇等形式途徑,了解掌握一手資料實情;二是進行歸因與分類,“4050”教師個人專業發展遭遇瓶頸的原因,我們認為總體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大方面,根據教師個體歸因分析,在了解這些教師的內心所需所想基礎上,把發展目標劃分為不同層面,幫助教師自我定位,明確目標方向,引領他們自我超越,更新觀念;三是出臺政策與措施,在行政助推的前提下,開展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小組內、學科群內、學校層面、學區和縣級層面等多渠道多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引領和培訓,壓擔子、肩任務,做好“加減法”,即減輕教師的思想包袱,克服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的精神負擔,敢為人師,與青年教師同場競技,抓住各種機會自我提升,加快實現中年教師轉型升級,發揮中堅骨干力量。
在教師個人發展方面,要求做到如下三步:
1.學年初,自我歸因定位,確定學年個人發展目標;
2.目標分解,行動落實:即根據計劃目標,相應在不同時段完成學校、學區、縣級及以上培訓、論文評比和課題申報、開出公開課、聽課評課、教育論著學習、論壇、“傳幫帶”結對等工作;
3.學年自我總結評估,學??己?,修正并提出下一年度發展目標。
學校關注中年教師的發展需求,引導他們突破瓶頸,實現職業生涯的二次發展,構建學校教師隊伍“123模式”(即名優教師、骨干教師、普通教師比例1∶2∶3)。成立學科名師團隊,每門主要學科有1-2人成立名師工作室,形成名師→骨干教師→資深教師→青年教師梯度帶教模式;在教師個人專業方面,90%的教師有論文(案例)發表、獲獎,80%的教師參與各級各類課題研究,100%教師開出公開課,30%的老師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
總之,中年教師是學校發展最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挖掘中年教師余熱潛力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需求和發展,學校要搭臺鼓勵教師成名成家,創造條件,出臺政策,給中年教師更多機會展示才能,為中年教師實現轉型升級架橋鋪路。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柯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