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天下之政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行教育之業在教師。”數學教師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研究。
從教的幾年來我不斷的思考,并深刻地認識到時代對教師個人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為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作為一線數學教師的我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深刻地體會到在課堂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方式。
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表揚評價
學生需要尊重和信任,需要教師的正確評價。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在教師中應按照“多表揚,少批評、不打擊”的原則評價學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要把握好這個評價標尺,一味地廉價表揚會起到效果嗎?這值得老師回味思考,例如:這是一堂氣氛活躍,熱鬧的數學課。從開始到課尾:無論是舉了一次手,還是寫了幾個算式,或是答對了一道題都是“表揚聲一片”,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上此類現象不少,或許是體現了人性的關懷,也可能是因為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教師應挖掘出學生不被人注意的優點并給與表揚,表現出教師獨特的眼光,教師的評價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的態度去評價。
二、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
在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學生評價和反饋。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及時性優勢和激勵性作用,加強師生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另外,教師可以采取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的進步歷程。
三、在數學教學中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往今來,問題是一切科學研究的開始,是開啟活躍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大力倡導探究式教學:就是以問題為主線探究的學習活動,并且要教會學生在探究學習的
過程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發現新問題。
四、在數學教學中評價的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
評價方式采取“自主評價”“小組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觀察”和“綜合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還伴有“作業評價”和“數學小日記”,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教學“面積”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這樣題:在長40米、寬30米的空地上設計一個花園,并估算出所需的經費、制出效果圖。這需要學生進行價格的調查,動手、動腦去設計,并需要學生制出效果圖。
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而不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方式應當多種多樣,既可用書面考試、口試等方式,也可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等方式。對于有價值的、有創意的問題應及時鼓勵。
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本著“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為學生營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藝術化的評價環境,充分發揮數學課堂評價功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東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