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長期從教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中考過程中對涉及名著閱讀與文學常識的試題常常丟分嚴重,下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談談此類試題的答題思路、方法和注意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7~9年級學生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類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并在“附錄”中專門提出“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鑒于以上原因,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題中不乏名著閱讀和文學常識試題,主要有以下集中考查形式:選擇題、填空題、閱讀能力試題(簡述)和作文(名著的讀后感)。而河北省出現的考題則多數是填空題和簡述題。
筆者長期觀察中考在設置此類考題時有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注意從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角度設置考題;二是注意控制難度,
避免學生死記硬背超出其認知水平的內容和課本中結論性的意見;三是注意導向,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感受性、鑒賞性和評價性的試題。針對這些原則,學生在平時學習時要掌握一些方法,比如比較辨別,把有關聯的作家放在一起比較朝代、國別和相關作品;按照文學史的不同時期,把初中階段的作家分類整理,以史為線索,作家作品則是這條線索上的一粒粒珍珠;要有計劃地寫讀書筆記,談談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語言藝術、思想感情、所受啟示等。
例題解析: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為三位偉大的藝術家寫的傳記,請根據你的積累回答: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紀念碑的話,他就會耗費數年的時間到石料廠去選擇,還要修一條路來搬運它們;他想成為多面手:工程師、鑿石工;他想什么都親自動手,獨自一人建起宮殿、教堂。
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絕望頓生,也許是由于臨死前的狂熱颶風,他突然離開了住所,四處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彌留之際,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段一中“他”是指 ;片段二中“他”是指 。
2.讀過《名人傳》后,你一定被三位偉大的藝術家所感動,請任選其中一位,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答案略)
解析:這道題考查了學生對名著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提供故事情節來考查學生對名著中人物的掌握情況,這類題型對于那些認真閱讀過《名人傳》這部著作的同學來說難度不大,但是如果對沒有認真仔細地閱讀著作的學生來說,要解答這道題則有一定的難度。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