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古典詩卷,自《詩經》開始,花鳥蟲魚就和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我們所熟悉的意象。縱觀唐詩宋詞,“燕”和“雁”則是唐宋詞人在創作時使用得較為頻繁的兩種意象。
燕與雁同屬候鳥,也都承載和表現了某種情感,如傷春、悲
秋、感懷時事、寄意相思等情感,它們有著諸多的相同點。然而不同的因素可能造成不同的特征,相同的因素又會造成不同的特
征。故而這兩個意象所表現的內涵與意境以及在唐詩宋詞中的作用卻同中有異。
一、異:燕傷春,雁悲秋
燕子和大雁是忠實的候鳥,秋冬時節飛向南方,開春之后又往北飛。在這春去秋來、南來北往的遷徙中,燕和雁充當了季節的使者,因此暗示了季節的變遷。然而同為候鳥,我們又不難發現燕和雁所表征的季節卻不盡相同,春習慣了燕的呢喃,而秋則放任了大雁的悲啼。“燕”出現的詞作大多是描寫春景的,而有關“大雁”意象的詞則通常寫秋景。如: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宋祁《錦纏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二、異:傳情慰思痛離恨
作為傳信的工具,燕子和大雁在天空中飛翔的雙翅,開啟了文人浮想聯翩的思維空間,成為他們寄托感情的基點,是他們喜用的意象。如賀鑄的《點絳唇》有:“風留住,綠楊歸路,燕子西飛去?!薄堵暵暵吩疲骸把阄幢叵嘧R,卻云‘舊時相識’者?!奔膽燕l之意。然而與“燕子”意象不同的是,作為傳信的使者,“大雁”又似乎不僅限于傳達兒女私情,使人沉浸在你儂我儂的溫鄉中,而奔向了縱懷古今、悲慨忠憤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緒中,其承載的情感力量更大。如張元幹《賀新郎》:“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清天懷古今,肯兒曹恩怨相爾汝。”雁來到衡陽卻得不到消息,嘆別離之苦,然痛別之中是胸懷天下、心系國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更加開闊了詞的意境。
三、異:羈旅愁思感飄零
在這一點上,燕和雁似乎走向了一致,只是雁更多的是把飄零帶到了蒼涼荒蕭的邊塞之境,越發勾起了詞人的滄桑凄涼
之感。
四、異:物是人非嘆興亡
晚唐至兩宋期間,在經歷了盛極一時的大唐燦爛光輝之后,慢慢走向下坡,安史之亂、農民起義、內憂外患……此時,文人們經常喜歡選取“花”“鳥”“蟲”“魚”等意象入詩,以此寄托并表達這種情緒。我們從唐宋詞中也可發現詞人們注意選用“燕”和“雁”這兩種意象來表現這種情緒?!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何似當筵虎土,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控?!端{歌頭》)”在描寫人事已非、抒發昔盛今衰之嘆的唐宋詞中,我們發現“燕”和“雁”這兩種意象在寄托、承載的內容和情感方面又有所不同,那就是大雁的身影經常會出現在胡天邊塞之上。于是,雁似乎又多了一層意蘊,即表現邊患內亂之意,抒寫悲涼的時代氣息。
五、異:言寂盡數雙與孤
綜觀唐宋詞,“燕”和“雁”雖都具有痛離別、追思念的相同感情內容,但就其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又具有不同意境手法。首先我們來看“燕”,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蘇軾《蝶戀花》)用了“雙飛燕”意象,以燕子雙飛的客觀物象反襯出愁人的形單影只、孤孑。凄“雁”總是結陣成“人”字或“一”字形集體飛遷的,故而又有“孤鴻”“一雁”“斷雁”“斷鴻”等意象襯其形單影只,比之燕雙飛則又有明顯不同的表現方式。如:“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蘇軾《卜算子》)”蘇軾當時因罪被貶黃州,途中以孤鴻寓其身世凄涼、孤寂。
總之,在唐詩宋詞中“燕”和“雁”的意象是同中存異。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