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物理問題的根本方法是進行觀察和實驗。從新課改初中物理教材看,更注重了實驗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知識的呈現主要是運用實驗手段使某些物理現象再現,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因此,實驗是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探索物理規律、認識物理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段,對于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和聽課中,我發現很多實驗只是走一下過場,只顧完成實驗教學計劃的多少,為了實驗而實驗,完成任務似地進行教學實驗,那么這樣的實驗教學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只會浪費時間、人力、物力。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時刻樹立有效實驗的理念,基于此,我來談幾點怎樣讓實驗不流于形式、有切實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做好演示實驗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使學生加深感受。學生對演示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帶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確,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質現象,甚至有的出現把教師的演示實驗變成看熱鬧式的“觀看”。所以為避免此現象,教師除交代實驗儀器、裝置特點、實驗目的和原理之外,更應向學生提出觀察的重點和方法,應教給學生“看什么”“怎么看”,變簡單的“觀看”過程為實驗“觀察”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夯實主體創造的基礎。
例如,在做“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按如下實驗順序進行觀察:先讓學生觀察實驗電路圖的特點,并
及時提出問題,這個實驗的觀察重點應是重力勢能如何變化,動
能又如何變化,以及第二次升高的高度與原來的高度幾乎相等。
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關鍵點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只有邊實驗、邊觀察、邊思維,才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樣就會把積極思維貫穿于觀察的全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二、精心設計——做好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真正做好實驗,使實驗不停留在表面,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于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心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再點撥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推理歸納,悟出道理,得出結論,并形成規律,使學生思維的有序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得到訓練,從而激活創造性思維。
三、精心設計——做好“小實驗”
當前在物理教學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了、便于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智力。例如,“電磁鐵”這一節中,提供了如何自制電磁鐵的方法,我讓一個班級的同學利用假期進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對科學知識的探索也增加了好奇心。
總之,物理實驗不僅是幫助初中學生觀察現象、理解概念、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手段,也是激發初中學生學習興趣、開拓思路、培養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加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督促學生重視和學好實驗,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課題,也是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要求。所以,作為一線教師,有責任把實驗做好,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有一定的實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燕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