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學生生活在高山峽谷,環境、地理、交通、信息等因素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視野,加之,羌族學生在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語言,給走進課堂學習漢語及漢語知識帶來阻力,特別是學生在認識事物、了解事物上更為吃力,對新課程的學習又怎能談得上輕松愉快呢?要彌補這一缺陷,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尤為重要。
電化教學直觀形象、新穎生動的表現形式,不但能強有力地感染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對擴大學生視野、增長學生才智大有益處;電化手段應用于教育教學,給各門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它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只要我們能夠認真地去學習和運用電化教學,就會有效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羌族的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呆板、單調,一只粉筆、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每節課基本上遵循一個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如果采用電化教學,就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激趣求知
心理學研究證明,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學習。山區的孩子,從小父母忙于干活,對他們的教育下的工夫不深,因此,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加之他們的思維還處于經驗性階段,抽象思維還需要具體、直觀性經驗的直接支持。緣于此,只有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有新毅性、多樣性、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山區的學生涉世不深,所接受的新事物有限,雖然他們有時聽到一些新事物。如:無人駕駛飛機、機器人成了家里的好助手,但從未見過,好奇心就涌上心頭,總想一睹為快,而電化教學手段恰恰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一要求,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畫面,一段段美妙動聽的音樂和富有傳奇色彩的教學片段,對他們具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在這種人為的驅動下,學生不再視學習為壓力,不再視教師的講課為催眠曲。這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自然就提高了民族地區的教學質量。
四、電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一直是山區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從學生看,他們最不愿學的是作文課,最怕寫的是作文。每節作文課,看見他們皺起眉頭、敲額頭、咬筆尖,好半天開不了頭,即使動了筆,不是三言兩語,就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千篇一律,有時套用其他文章,錯字、病句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運用電化教學,出示一些熟悉的動物或植物讓他們觀察,將看到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教師再加以整理。這樣先口述再寫,大腦里事物的畫面就會一次次地呈現,學生就不會感到無內容可寫,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一步步提高。
現在的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發展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包
括知識、興趣、能力等方面。尤其小學階段,各門功課都是孩子的啟蒙課程,電化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功能和特點,不僅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各門學科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在山區具備了電化教學的各種條件下,相信總有一天,羌族山區的孩子也會展開翅膀飛到大山之外。
(作者單位 四川省茂縣光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