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鎮化的發展給城鎮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針對城鎮化帶來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育諸多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理念,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城鎮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技藝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幾年來,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城鄉發展協調性增強。并指出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城鎮化是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當前,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任務。
農村學生大量向城鎮流動,一方面大大推動了城鎮教育發
展,加快了城鎮教育結構的轉變和升級,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化、推進城市化創造了條件。高中教育城鎮化帶來的諸多問題,亟待我們城鎮高中教師去著力探索切實的方案和措施加以解決,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通過多年的探索,筆者認為可以進行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課堂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
21世紀,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確,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以網絡技術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
戰;蓮塘一中是所省示范學校,給每個教師都配備了手提電腦,每個辦公室都接通了網線,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1.教師在這種模式下,可以利用多媒體文字和圖片導入,讓學生在欣賞優美的作品中進入新課。當然文字材料的導入不一定都要有文字欣賞性,可以是一個故事,或一則消息、新聞等。在教學中,用各種漫畫和圖片更能直觀、形象、生動地把握事情的實質,進而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
2.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在教學中播放,優秀的CAI課件集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根據教學需要,大容量地展示教學內容,形象化地表現知識形成過程,多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讓他們更好地參與課堂。
3.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教具,進行多媒體教學軟件創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增加了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但是,計算機媒體技術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教學手段之一,綜合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使新技術手段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才是每個政治教師應當的選擇。
二、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充
滿激情和智慧的交流過程,是“不可重復的生命歷程”。實施教學生活化策略,使思想政治課教學走進生活,讓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充滿對生活智慧的好奇,充滿濃郁的鄉土和生活氣息,實現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1.堅持讓學生建立政治學科生活案例本,鼓勵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自主結合課本知識去尋找蘊含政治學科道理的生活案
例,有利于促進學生去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
2.用好時政五分鐘,活化思想政治課。據調查,有86.4%的學生喜歡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興奮點,讓時政演講活動成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每節課的教學中留出五到十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時政演講活動。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引導選題,從“準資源”到“真資源”。教師引導學生對選題進行價值觀的審查,要求學生緊密結合世界形勢、國家發展、社會變化、生活感悟、政治素質等方面加以選題,可以對專題時政進行評述,也可以采取一周新聞播報的形式,還可以是對某一熱點知識的跟蹤。
(2)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挖掘隱性的情感資源。生生互動,即讓聽眾與演講者進行互動,可以向演講者提問,也可以對演講內容進行補充或談體會;師生互動,一般是老師對學生的演講進行簡短的點評。
(3)由聽覺效果上升為視聽綜合效果,開發資源的金字塔效益。為了更好地挖掘時政資源的效益,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方式進行。
(4)“時政素養調查”的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對時政資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據調查,有78%的學生喜歡思想政治課堂上老師采用討論探究式或辯論式的教學方法,經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形成了研究成果,并在同學中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和熱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時政素養重要性、
現狀、對策等的全面認識,從而對時政演講活動的資源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時政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
在新課程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執行者,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生成有價值的動態性課程資源。
1.要求學生每天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關心時政、情系
天下。
2.撰寫時政評論,砥礪志氣、指點江山。每位學生從當天看的內容中任意選一條新聞或政策,運用所學的知識發表評論,每篇字數不少于200字。
3.讓學生編寫試卷,理論聯系實際,每月要求學生以自寫的時政評論和課本為素材,自創5道選擇題,1道主觀題,并設計好答案。
4.教師把學生編寫的試題進行整理、修改和篩選,組成一套完整的試卷,讓全體學生進行測試,每月一次。
5.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就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形成調查報告。
總之,教師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放手讓學生去選擇、設計、策劃、組織、操作、展示、評價,學生會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釋放出無可估量的能量,從而使各方面能力在開放、自主的空間里得到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