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多年來,我校秉承“唯實”校訓,著力踐行“人本和諧,快樂進取”的辦學理念。并以“營造書香校園,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構建和諧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育人目標。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在好書的陪伴下,快樂健康地成長。并讓學生在閱讀課內外的讀物中,感受語文美,感悟親情,感恩生命等等,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學生對語文美的感知能力;其次是閱讀文本中所包含的一些語文基本知識。因此,本文就以如何在閱讀中讓學生感悟美進行簡單介紹。
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都是編委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篇文章的安排、選擇都有一定的寓意和目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簡單地按照大綱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學生會很容易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去仔細閱讀教材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感知語文美,感知作文所要闡述的情感,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學到如何生活、如何感恩、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敬畏自然,讓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發展。
在閱讀“北大荒的秋天”時,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緊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凈美,通過“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見底”,從而明確小河的清美。讓學生去體悟“大頭搖鈴千里金”的碩果豐收的景色。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悟語文中蘊含的大自然的美,甚至讓學生感受到美麗富饒的北大荒就在眼前,讓學生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在閱讀“母親的恩情”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悟母親對自己無私的愛,體會到什么是恩情,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我播放了《娘恩》這首歌,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母愛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母親恩情的珍貴,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本所展現的親情美。
當然,語文教材中還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美,需要我們學生用心去體悟,用心去感知。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和心靈去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幫助學生對美的感受經驗進行積累,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姜堰市淤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