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文學習如此,英語學習亦是如此。一般來說,書讀得多的人,文字表達能力也是不錯的。那些妙筆生花的作家個個都是讀出來的。可以說沒有大量的閱讀,就寫不出讓讀者滿意的好文章,更加學不好語言。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個簡單明了的道理。然而在英語學習中我們卻忽視了這個道理,拋棄了自古以來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大量閱讀”,而是苦苦地做那些量很多、效率又很低的“英語練習題。”這并不是我們英語教學中行之有效之法。對此問題,教育部門推出新課標英語閱讀系列叢書,來提高學生閱讀。在此,筆者淺要談談自己的想法與授課之法。
在日常閱讀中,我很少進行單純文字意義閱讀,尤其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一般只是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文字的字面意義。
在閱讀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中的比喻意義(通常我們狹義地理解為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閱讀中我加強培養學生自己把握“文本”(課文)的比喻意義能力。該能力與語文教學有密切的聯系,我會時常與語文老師相互溝通,與語文教學結合進行。
在運用方面,我的教學主要如下:
運用(練習)形式上,我們通常的閱讀練習都是意義理解性練習,大多是文字意義的理解,少數是比喻意義理解,很少運用比喻意義性練習。有時我會認真設計,合理運用比喻意義性練習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時我會編制導讀材料,讓學生在導讀材料引導下自己閱讀學習課文。然后檢查學生的閱讀,再針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有時我還會根據對課文教學中學生容易參與的特點,將閱讀課文轉化為對話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對話形式理解課文,在對話形式中如有疑難我會及時糾正,也會時不時地把課文劃分成幾大塊,然后進行聽、說、讀多板塊教學。
在知識方面,我不提倡通過語法講解知識。
課后作業方面,在課前要求學生帶著問題,互相有針對性地閱讀,這樣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有目的的預習,即良好的預習會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教學效率更佳。每節課60%的課堂時間應用于學生自主閱讀。其余時間聽、說、講解、練習。如一節課,學生閱讀即自主閱讀少60%的時間,我認為這節課是不怎么成功的。
總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興趣,廣泛閱讀,積累詞匯,并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府學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