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癥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內sTREM-1、TNF-α及IL-10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 研究組納入60例重癥肺炎患者,對照組納入30例健康者,研究組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以及存活組和死亡組誘導痰sTREM-1及TNF-α、IL-10水平的變化。 結果 研究組下呼吸道誘導痰中sTREM-1、TNF-α及IL-10水平及TNF-α/IL-10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1)。氣管插管后各時段,兩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死亡組在氣管插管1d后各時段誘導痰sTREM-1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5)。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兩組誘導痰TNF-α、IL-10水平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死亡組在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誘導痰TNF-α、IL-10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1)。氣管插管后兩組誘導痰TNF-α/IL-1無顯著改變(P > 0.05),死亡組在后3個時段誘導痰TNF-α/IL-1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5)。 結論 sTREM-1于重癥肺炎患者氣道內高表達,對局部炎癥的過反應有促進作用,死亡患者表現(xiàn)尤為明顯。
[關鍵詞] 重癥肺炎;炎癥介質;下呼吸道分泌物;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008-03
肺炎是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癥患者死亡率較高,我國每年約250萬肺炎患者,死亡12.5萬,即使在西方醫(yī)療科技發(fā)達的國家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德國2006年肺炎患者死亡率為14.44%,美國每年約140萬肺炎住院患者,其中6萬死亡[1]。過度炎癥反應和免疫抑制是其重要的機制,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sTREM-1)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促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大量釋放,表達于患者外周血或體液中,與感染程度密切相關;白介素-10(IL-10)是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以重癥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內分泌物中的sTREM-1、TNF-α及IL-10為研究對象,探討三者在重癥肺炎救治中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8~72歲,中位年齡48.38歲,均符合2007年美國胸科協(xié)會及感染協(xié)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雙肺多葉浸潤性炎癥;機械通氣,呼吸頻率>30次/min,氧合指數(shù)≤250;存在意識障礙、尿素氮≥7.14 mmol/L、血小板<10×109/L或需要液體復蘇任意一項。排除標準:白細胞計數(shù)<1×109/L或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0.5×109/L;免疫系統(tǒng)疾病、功能障礙或需服用免疫抑制劑;使用超過1 mg/(kg·d)強的松相當量激素>1個月。剔除條件:凡于4 d內死亡患者剔除研究。1.2 分組
納入研究60例患者為研究組,選擇年齡、性別與之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為對照組,中位年齡46.84歲,男17例,女13例。研究組患者28 d觀察期內死亡者設為死亡組,存活者設為存活組。
1.3 研究方法
1.3.1 標本采集 研究組均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吸凈氣道內分泌物后采用30 g/L高滲鹽水進行霧化誘導,15 min后吸取下呼吸道痰液,留取氣管插管第1、3、5、7、28天痰液,死亡者則留取死亡當日痰液。對照組在清潔口鼻后以30 g/L高滲鹽水超聲霧化15 min,雙氧水漱口后咳痰,收集誘導痰液應>1 g。
1.3.2 指標測定 痰液標本經(jīng)Hank’s液及二硫蘇糖醇溶解、離心,取上清液存于-80℃?zhèn)錂z。合格樣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檢測sTREM-1、TNF-α及IL-10,試劑均購自美國RD Systems公司,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或ANOVA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誘導痰sTREM-1、TNF-α及IL-10水平
研究組下呼吸道誘導痰中sTREM-1、TNF-α及IL-10水平及TNF-α/IL-10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1)。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痰sTREM-1、TNF-α及IL-10水平(x±s)
2.2 存活組和死亡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動態(tài)改變
氣管插管后1~28 d或死亡當日,兩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sTREM-1水平均與其第7天水平相當,存活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呈下降趨勢,對照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呈高水平穩(wěn)定上升趨勢,死亡組在氣管插管1 d后各時段誘導痰sTREM-1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5),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sTREM-1水平差異最大。見表2。
2.3 存活組和死亡組誘導痰TNF-α水平動態(tài)改變
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兩組誘導痰TNF-α水平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存活組誘導痰TNF-α水平呈下降趨勢,對照組誘導痰TNF-α水平呈高水平穩(wěn)定上升趨勢,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TNF-α水平均與其第7天水平相當,死亡組在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誘導痰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1),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TNF-α水平差異最大。見表3。
2.4 存活組和死亡組誘導痰IL-10水平動態(tài)改變
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兩組誘導痰IL-10水平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存活組誘導痰IL-10水平呈下降趨勢,對照組誘導痰IL-10水平呈高水平穩(wěn)定上升趨勢,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IL-10水平均與其第7天水平相當,死亡組在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誘導痰IL-10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1),存活組第28天和死亡組死亡當日誘導痰IL-10水平差異最大。見表4。
2.5 存活組和死亡組誘導痰TNF-α/IL-10動態(tài)改變
氣管插管后5個時段,兩組誘導痰TNF-α/IL-10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死亡組在氣管插管5 d后3個時段誘導痰TNF-α/IL-10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 < 0.05)。見表5。
3 討論
重癥肺炎患者機體內存在強烈的炎癥、應激及免疫反應,感染誘發(fā)炎癥細胞因子大量聚集,免疫調節(jié)因子活化促使更大量的炎癥介質釋放、聚集,出現(xiàn)局部及全身癥狀。正常人體促炎和抗炎介質處于相互制衡的狀態(tài),當炎癥因子過表達,打破患者體內原本的促炎和抗炎的平衡,導致肺部炎癥反應過激,引起系統(tǒng)性甚至全身性強烈炎癥反應,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多發(f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然而抗炎介質不僅制衡促炎介質,其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還具有抑制作用,當抗炎介質占據(jù)優(yōu)勢,則患者可能由于免疫過度抑制而誘發(fā)更強烈的感染而危及生命[4]。本研究中以TNF-α/IL-10的變化觀察重癥患者促炎和抗炎平衡狀態(tài)變化,由于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氣道內分泌物中細胞因子的表達能直接地反映下呼吸道局部炎癥,因此本研究采用誘導痰技術,提取下呼吸道黏膜分泌物進行研究。
sTREM-1是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活化受體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的分泌亞型,具有促進炎癥介質大量釋放的作用,是近年來感染性疾病研究的熱點[5]。其水平升高能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在肺炎研究中,在外周血、胸腔積液、呼氣冷凝液中均呈顯著升高[6]。而本研究顯示,sTREM-1在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表達,且重癥肺炎患者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表明sTREM-1在肺炎局部體液中的表達也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在28 d的動態(tài)觀察中,存活組sTREM-1水平呈顯著下降趨勢,死亡組則顯著上升,兩組差異顯著,表明存活組在治療的過程中炎癥得到良好控制,而死亡組則未得到控制,有惡化的趨勢,最終導致死亡。下呼吸道分泌物中sTREM-1水平能直接反映重癥肺炎局部炎癥的嚴重程度。
TNF-α是一種促炎介質,對炎癥的發(fā)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IL-10則是一種抗炎介質,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本研究觀察顯示,重癥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炎癥介質高表達,而在28 d治療過程中,存活組誘導痰中TNF-α和IL-10均呈下降趨勢,而TNF-α/IL-10下降趨勢不顯著,5個時段均維持于低水平的促炎和抗炎失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死亡組TNF-α/IL-10在后3個時段均顯著高于存活組,呈現(xiàn)顯著促炎和抗炎失衡,且TNF-α和IL-10均呈上升趨勢,表明死亡組炎癥反應未得到控制,體內炎癥反應有逐漸增強的趨勢。TNF-α/IL-10反應重癥肺炎患者局部存在顯著的促炎和抗炎失衡,其改變程度與病情進展密切相關,嚴重失衡的患者病情加重;與sTREM-1所反映的病情程度相應,由于sTREM-1具有顯著的促TNF-α等炎癥介質釋放的作用,提示sTREM-1可能參與了重癥肺炎炎癥反應過反應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梅玲,程齊儉,瞿洪平. 重癥肺炎的抗炎輔助治療進展[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34(2):128-130.
[2]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 Clin Infect Dis,2007,44(S2-27):72.
[3] 陳長山. 老年重癥肺炎50例臨床治療體會[J]. 河北醫(yī)學,2012,18(2):207-209.
[4] 王鳳英,李良業(yè),喬若飛,等. 腸道凈化對重癥肺炎患者IL-8及內毒素的影響[J]. 江蘇中醫(yī)藥,2012,44(1):18-19.
[5] Jessica Morales,Karina Villa,Jim Gattis,et al. Soluble TLT-1 modulates 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s and actin polymerization[J]. Blood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2010,21(3):229-236.
[6] 張尤歷,袁偉紅,徐岷,等. 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fā)感染早期肝損傷時髓樣細胞表達激發(fā)受體-1的診斷價值[J]. 中華消化雜志,2011,31(5):330-334.
(收稿日期: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