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外周血細胞淋巴亞群檢測對噬血細胞綜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免疫功能狀態評估的意義,為臨床正確診斷、及早干預HPS進展提供依據。 方法 對本院2001年1月~2012年5月出院診斷為HPS的患者82例的外周血細胞亞群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HPS患者NK細胞百分比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感染相關性HPS CD4+、CD4+/CD8+比值較非感染相關性HPS及健康對照者明顯降低、CD8+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HPS患者NK細胞活性下降,存在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異常,臨床檢測HPS患者外周血淋巴亞群水平對HPS免疫功能狀態的正確評估和早期干預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噬血細胞綜合征;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030-02
噬血細胞綜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稱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又稱噬血細胞性網狀細胞增生癥,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報道[1]。是一種多器官、多系統受累,并進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亂的巨噬細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發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肝功能異常及凝血功能障礙等。由于該疾病病程兇險,死亡率高,目前尚無早期診斷的金標準。目前認為HPS為細胞因子病,作為免疫應答的反應性T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過度分泌淋巴、單核因子激活巨噬細胞,導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存在異常,因而HPS患者外周血細胞淋巴亞群檢測對患者免疫功能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現對我院200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各種病因引起的HPS患者82例患者的淋巴亞群分析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HPS患者的病案資料,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最小1個月,最大83歲,中位年齡5歲。將82例患者分為2組:感染相關性HPS組 53例(A組)和非感染相關性HPS組29例(B組),以30例同期健康體檢者(C組)外周血細胞淋巴亞群為對照組。
1.2 診斷標準
HPS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修訂的HPS診斷指南[2],滿足其中8條中的5條即可診斷為HPS。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樣本間的比較采用LSD-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因分析
通過82例HPS病因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感染相關性HPS 53例(64.6%),其中 EB病毒IgM陽性者33例(40.2%),巨細胞病毒IgM陽性者14例(17.1%),非感染相關性HPS 13例(15.9%),不明原因HPS患者16例(19.5%)。見表1。
2.2 HPS患者與健康對照者外周血淋巴亞群結果分析
A組患者較B組、C組CD4、CD4/CD8明顯降低(P < 0.05),CD8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A組、B組較C組CD3-/CD16+CD56+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A組與B組CD3-/CD16+CD56+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圖1~4。
表2 HPS患者與健康對照者外周血淋巴亞群結果分析(x±s,%)
3 討論
HPS是一種由感染、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單核-巨噬細胞異常增生性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遺傳性和繼發性。遺傳性HPS為染色體隱性遺傳病,90%在2歲以下發病,有70%~80%患者在1歲以內發病,大多有家族史,病死率高,預后極差,確診需進行相關基因(如SH2D1A、MUN13-4及STX11基因等)的檢查[3]。本文資料中感染性HPS占首位,其中以EBV感染引起的HPS病例最多,占40.2%,而其它如巨細胞病毒、輪狀病毒、瘧疾、黑熱病、結核等也可引起HPS。
HPS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學者[4]認為HPS的發生是由于T淋巴細胞和被活化的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所導致的“炎癥因子風暴”所導致的免疫調節失衡有關,特別是CD4+T淋巴細胞被異?;罨?,產生過度免疫活性因子,如TNF-α、IL-6、IFN-γ等細胞因子大量釋放,異常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使其快速增殖、活化,活化過程又產生大量炎性細胞因子,CD4+T細胞分泌誘導巨噬細胞增生的因子為HPS的始動因素。IFNγ和TNF-α引起骨髓造血抑制,IFN-γ、TNFα和IL-1導致發熱、肝功能異常、高脂血癥及凝血障礙。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sIL-2R)的過度增高結合IL-2可作為抑制正常免疫反應的“阻斷因子”導致繼發性免疫缺陷狀態,從而引發人體多個器官損害[5]。
免疫細胞中T細胞是最重要的調節成分,對免疫應答履行上調和下調的功能。CD4+T細胞往往協助B細胞進行分化和產生抗體,而CD8+T細胞則具有殺傷和抑制作用。因而采用單抗測定機體外周血白細胞中CD4和CD8陽性細胞百分比,成了一種十分便捷的初步評估機會體免疫狀態的指標[6]。本研究通過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分析結果顯示,感染相關性HPS患者中病毒感染者為主占50例,而細菌及寄生引起的HPS僅3例。感染相關HPS患者較非感染相關性HPS患者及健康體檢者CD8+ T細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明顯降低,CD3-/CD16+CD56+ NK細胞比例明顯降低,提示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亂,外周血液中直接殺傷病毒感染靶細胞的NK細胞活性及數量下降,病情可能加重,需要積極治療和干預。
綜上,HPS是一種多器官、多系統受累,并進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亂的巨噬細胞增生性疾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測定是HPS患者免疫功能狀態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早期進行外周血細胞亞群檢測有助于臨床醫生及早干預HPS過程,提高患者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Risdall RJ, Mckenna RW, Nesbit ME, et al.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a benign histiocytic proliferation distinct from malignant histiocytosis[J]. Cancer,1979,44(3):993-1002.
[2] 胡群,張小玲. 噬血細胞綜合征診斷指南(2004)[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3):235-236.
[3] Janka GE. Familial and acquired hemoph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 Pediatr Blood Cancer,2007,48:124-131.
[4] James WV,William JC.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diagnosis, phathophysiology,treatment,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Ann Med, 2006,38:20-31.
[5] 李欣,徐西華. EB病毒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 國際兒科學雜志,2007,34(5):328-331.
[6] 陳慰峰. 醫學免疫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9-180.
(收稿日期: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