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來曲唑與三苯氧胺應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臨床效果。 方法 將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93例絕經后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采用三苯氧胺治療,觀察組48例采用來曲唑治療,比較分析兩組的臨床效果。 結果 觀察組的總緩解率為85.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 (P < 0.05);觀察組治療前后患者的腫瘤臨床分期情況發生明顯變化(P < 0.05)。 結論 來曲唑應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療效更為滿意,安全性好,是臨床首選的治療藥物之一。
[關鍵詞]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來曲唑;三苯氧胺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048-02
乳腺癌患者體內雌激素與一種雌激素受體或孕激素受體結合,刺激腫瘤細胞的生長。臨床上針對患者這一特點采用藥物輔助內分泌治療,阻斷雌激素與這些受體的結合或抑制雌激素的生成,起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降低復發率和轉移風險[1,2]。筆者借助本研究比較來曲唑與三苯氧胺應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臨床效果,探求更佳的臨床用藥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93例絕經后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均經病理證實確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年齡49~71歲,平均(58.6±3.0)歲;TNM分期:Ⅱ期患者25例,Ⅲ期患者20例。觀察組年齡50~73歲,平均(58.4±3.2)歲;TNM分期:Ⅱ期患者27例,Ⅲ期患者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三苯氧胺治療,口服給藥,每次10 mg,每日早晚各1次;觀察組采用來曲唑治療,2.5 mg口服,1 次/d;兩組均28 d為1個周期,共3個周期。
1.3 療效評定標準
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好轉(MR)。病變進展(PD),總緩解率=CR+PR。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腫瘤臨床分期情況比較
3 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是乳腺癌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降低和清除體內雌激素水平,阻止腫瘤的生長繁殖,達到抗腫瘤作用,目前已成為治療乳腺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3]。內分泌治療是通過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本研究中均為絕經后患者,三苯氧胺對絕經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早已得到臨床肯定[4]。三苯氧胺為化學合成的非甾體抗雌激素類抗癌藥,其抗腫瘤機制可能為與雌二醇競爭胞內雌激素受體,使胞內雌激素受體被耗竭,阻斷雌二醇體內吸收,從而抑制雌激素依賴性的乳腺癌生長。近年來,臨床工作者將來曲唑用于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中得到滿意療效,來曲唑為人工合成的芐三唑類衍生物,通過抑制芳香化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從而消除雌激素對腫瘤生長的刺激作用[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后患者的腫瘤臨床分期情況發生明顯變化,提示了來曲唑在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的臨床優勢,與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來曲唑應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療效更為滿意,安全性好,是臨床首選的治療藥物之一。
[參考文獻]
[1] 鄭飛,姜達.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研究進展[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1):84-88.
[2] 馮偉,韓碩,胡文旭. 乳腺癌內分泌藥物治療研究近況[J]. 中國實用醫藥,2009,4(24):197.
[3] 馬特,李爽,張強,等. 絕經后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7,34(12):706-708.
[4] Mourits MJ,De Vries EG,Willemse PH,et al. Tamoxifen treatment and gynecologic side effects:A review[J]. Obstet Gynecol,2001,97(5Pt2):855-866.
[5] 張培宇,張代釗. 三苯氧胺治療乳腺癌的相關副作用及其評價[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4,11(3):271-273.
[6] 王水,查小明. 三苯氧胺對絕經后乳腺癌患者子宮和卵巢的影響[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4):320-321.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