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聯合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為聯合組72例和對照組47例,分別采用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治療,術后聯合或不聯合中藥湯劑治療。 結果 術后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和傷椎椎弓根植骨術兩組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均顯著減小(P < 0.01),但兩組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聯合組疼痛評分,便秘、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神經功能AISA評分減少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 < 0.05),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根據椎體完整程度選擇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畸形矯正效果相似,中藥輔助治療可顯著減輕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關鍵詞] 脊柱骨折;內固定;經椎弓根植骨;中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 R282,R68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050-02
胸腰椎骨折多發生于骨質疏松人群,中老年人高發,后路短節段固定是目前臨床首選治療方法,術后常伴松動、傷椎復位不理想、椎體高度丟失等情況影響治療效果。術中附加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可加強椎體強度,提高復位成功率和畸形矯正率[1]。術后患者身體虛弱,加之長期臥床,多為氣虛血瘀,易發生術后并發癥,中醫藥治療具有明顯優勢。本研究采用中藥聯合手術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骨傷科收治的1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年齡34~76歲,平均(59.48±12.57)歲,男68例,女51例,損傷原因:交通事故49例,跌傷27例,墜落傷23例,砸傷15例,其他原因5例。胸椎骨折54例,腰椎骨折65例,骨質疏松89例,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脊髓損傷評分[2]:A級13例,B級24例,C級27例,D級35例,E級20例。自愿服用中藥治療者為聯合組72例,自愿不使用中藥治療者為對照組47例,兩組年齡、性別、損傷原因及骨折部位等資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在全麻下行后入路短節段固定術,以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及全程引導,暴露傷椎及上下相鄰兩正常椎體并置入椎弓根螺釘進行內固定,固定后根據傷椎情況分別選擇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傷椎固定:56例椎弓根完整的患者在傷椎置釘固定后安裝連接棒,撐開壓縮椎體復位固定,適當行椎板切除減壓術。傷椎椎弓根植骨:63例患者置釘固定后,透視定位,于傷椎椎弓根部骨質鉆1個4 cm孔,并采用探針確定孔道壁均為骨質,透視確定位置滿意后,擴大骨隧道,復位椎體恢復正常高度,將漏斗形植骨器置入骨隧道植入人工骨,迅速打實壓緊。止血、沖洗、引流、逐層縫合,術畢。
1.3 中藥治療
術后根據患者自愿選擇服用或不服用中藥湯劑治療。聯合組常規椎體固定術后處理,術后第1天即開始口服中藥方劑,第1~2周方用桃仁四物湯加減:川芎、當歸、桃仁、赤芍、牛膝、生地黃、厚樸各10 g,枳殼、紅花、甘草各6 g,煎水,溫服,1劑/日,早晚各1次,腹脹便秘者加大黃15 g,酌加芒硝。第3~4周方用:當歸、牛膝、骨碎補、丹參、黨參、白術、茯苓各10 g,木香、陳皮、甘草各6 g,煎水,溫服,1劑/日,早晚各1次。對照組不服用中藥,單純采用常規椎體固定術后處理。
1.4 觀察指標
術前及術后采用X線觀察椎體復位情況,椎體前、后緣壓縮率,Cobb角,CT掃描觀察植入骨愈合情況。觀察術后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情況。采用脊髓損傷ASIA神經功能分類標準評價手術前及術后2周神經功能:A~E損傷嚴重程度由重至無[2]。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評價手術前后疼痛緩解程度:無痛至最痛分為0~10分[3]。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手術方式效果比較
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和傷椎椎弓根植骨術前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兩組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均顯著減小(P < 0.01),但兩組效果無顯著差異(P > 0.05)。見表1。
2.2 聯合組和對照組術后癥狀比較
術后兩組出現不同程度并發癥,其中以便秘為主,其他并發癥為感染、出血等,經對癥處理均痊愈。聯合組疼痛評分,便秘、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神經功能AISA評分減少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 < 0.05),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表2 聯合組和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神經功能、便秘、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比較
2.3 術后隨訪
術后98例順利完成6個月隨訪,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均未見明顯丟失。植骨組植骨融合良好,無不愈合病例。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普遍的基礎疾病,由于椎體骨質缺失,骨小梁修復能力低下,無法恢復有效的支撐結構,通過復位和內固定可以一定程度地恢復椎體高度,但是由于強度不足,缺乏機械力學穩定性,術后極易發生椎體高度丟失,固定松動等情況。傷椎固定和傷椎椎弓根植骨都能有效增強椎體的強度,增加內固定的穩定性。Farrokhi等[4]認為胸腰椎體骨折尤其是Magerl C型患者推薦使用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治療。并且椎弓根斷裂也可進行置釘固定,無法雙側固定者,單側固定效果亦較可靠。本研究通過術前影像學評估,對椎體較完整的患者進行傷椎固定術,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和穩定性。傷椎椎弓根植骨具有較高的生物融合性則盡可能使椎體恢復生理性質,重建椎體形態,更符合生物力學,并可促進骨折愈合[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式治療的患者術后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均顯著減小,且兩組間改善效果無顯著差異,表明兩種方式均能有效矯正骨折畸形。術后隨訪結果表明,獲訪患者半年后椎體前、后緣壓縮率及Cobb角丟失均不明顯,表明兩種方式椎體強度得到增強,術后效果穩定。有報道認為當椎體空洞較大時則不宜采用傷椎椎弓根植骨,骨水泥填充椎體成形效果可能更好,但骨水泥具有一定毒性,并存在滲漏的風險,而且價格昂貴,用量需要嚴格控制[6]。
胸腰椎骨折常導致椎管受壓,損傷脊神經而出現神經功能損害,手術的有創性和全身麻醉對身體恢復造成明顯的影響。中醫理論認為椎體骨折傷及周圍筋脈,初起導致血不循脈,血行不暢,血瘀不通,不通則痛,筋肉不容而萎軟無用,患者體虛氣弱,而為氣虛血瘀之證,故以行氣活血祛瘀為治則。本方用桃仁四物湯加減,川芎、當歸、桃仁、赤芍、紅花、生地黃、牛膝活血行血,厚樸、枳殼厚脾行氣,而術后常脾胃虛弱,腸胃蠕動功能減弱而致大便不暢,則可酌情加用大黃、芒硝軟堅瀉下。而后則以補脾益氣,強筋健骨以促體質恢復,骨骼愈合,本方用黨參、白術、茯苓、木香、陳皮補脾胃行氣,當歸、丹參、牛膝、骨碎補活血通絡強健筋骨,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結果顯示,聯合組術后疼痛評分、便秘、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神經功能恢復顯著優于對照組,而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表明術后聯合中藥治療,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的發生,并有助神經功能改善,增強患者體質,術后恢復快,且無顯著不良反應,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中藥聯合短節段固定附加傷椎固定或傷椎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效果穩定性高,并發癥少,恢復快。
[參考文獻]
[1] 任亮,孫先澤,于金河,等. 后路經椎弓根環形減壓三柱重建治療胸腰椎骨折[J]. 創傷外科雜志,2012,14(1):8-11.
[2] 甄平,李旭升,田琦,等. 嚴重腰椎骨折合并椎體前方與側方完全性脫位的后路復位與固定[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1,13(10):916-919.
[3]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骨質疏松性骨折診療指南(討論稿)[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6,5(8):458-459.
[4] Farrokhi MR,Razmkon A.Maghami Z,et al. Inclusion of the fracture level in short segment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J]. Eur Spine J,2010,19(101):1651-1656.
[5] 林達生,郭林新,丁真奇. 椎旁肌間隙入路經傷椎椎弓根植骨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 中華外科雜志,2011,49(2):125-129.
[6] 徐敏鷗,鄭月煥,曹鵬,等. 創傷性胸腰椎骨折時后方韌帶復合體的狀態評估及其作用分析[J]. 中華外科雜志,2011,49(8):724-728.
(收稿日期: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