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觀察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觀察治療14 d后兩組的臨床效果。 結果 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前LVEF及血漿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LVEF及血漿BNP較前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在常規西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臨床癥狀,進一步降低血漿BNP,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參附注射液;心力衰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59;R5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054-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心臟泵血功能受損會導致全身各臟器組織血液循環和灌注不足,此類患者病死率高,生存質量顯著下降,需要積極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盡可能地延長患者壽命。本研究筆者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并選擇我院心內科2011年1~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43~76歲,平均(63.5±11.6)歲。原發病臨床診斷為缺血性心肌病25例,診斷為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擴張型心肌病16例,肺源性心臟病15例;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41例,Ⅳ級27例。將68例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臥床休息、低鹽飲食、吸氧、強心、利尿、擴張血管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1021920)5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7 d為1個療程,用藥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每日咨詢檢查一次:仔細詢問患者癥狀改變情況、詳細記錄患者每日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完善用藥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生化檢查并記錄具體檢查結果;于治療前后給予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并聯合超聲心動圖對心臟左室功能進行測定,記錄測定結果以前后比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后的臨床效果、LVEF改善情況,并于治療用藥前后當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2 mL,放置于含有0.2 mL 2% EDTA的試管中進一步送化驗室檢測,采用Biosite免疫熒光標記法檢測BNP水平并記錄數據,仔細觀察并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衛生部《新藥臨床指導原則》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有顯著改善,心功能有明顯好轉,改善2級或以上,復查胸部X線片心胸比明顯減少;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和好轉,心功能有所改善,改善1級,復查胸部X線片心胸比較治療前有所減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心功能以及心胸比未有所變化,病情甚至有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并進行對比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后,觀察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分析,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LVEF及BN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進行LVEF及血漿BNP水平的檢測,比較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LVEF及血漿BNP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及BNP水平比較(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影響不大。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是進行性病變,一點起始,即使沒有新的心肌損害,臨床處于穩定階段,但是自身不斷發展,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是心室重構,在此過程中存在神經內分泌細胞因子的活化及過度激活,損害心肌細胞的功能及活性,刺激心肌纖維化。慢性心力衰竭時心肌發生收縮及舒張功能障礙,治療原則主要是去除病因,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排血量,保持血流動力學平穩,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收縮功能障礙導致心肌收縮性下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的活性明顯降低,以至于心肌細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能量,此時應該給予正性肌力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選用具有擴張血管作用的藥物,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進一步減輕心臟的壓力以及容積負荷。
心臟的舒張功能則與心室壁的順應性有著密切的相關聯系。在對于心肌的單位壓力產生變化的情況下,心臟內的容積也應該相應的產生變化,這就是心室壁的順應性。但是當心臟伴有一定程度的舒張功能障礙時,心室壁的順應性也就隨之降低。對于心臟舒張功能障礙的治療上可以給予β受體阻斷藥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可以對心肌的肥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相應的則增高了心室壁的順應性。心臟在正常狀態下會儲存少量的BNP,心肌細胞被牽拉或心室壁張力上升均可以導致BNP濃度增高,在心力衰竭失代償期,BNP濃度會隨著患者心功能分級的加重相應地升高,值得注意的是BNP本身具有強大的利尿排鈉、擴張血管作用,同時也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2]。
參附注射液是根據祖國醫學的古方“參附湯”,并以人參、黑附片為主要提取物,加工提煉而成的。參附注射液主要成分就是烏頭類生物堿和人參皂苷。烏頭類生物堿是β受體激動劑,與異丙腎上腺素作用相似,增加心臟輸出量,同時輕微的α受體激動作用又可以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狀態得以解除,進一步增加冠狀動脈和腎血流量[3]。人參皂苷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及安神的作用,可以補益虛衰的心氣。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具有明顯的舒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減輕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保護受損心肌的作用。故參附注射液具有益氣溫陽、以化寒飲、振奮心陽、回陰救益[4]、益氣固脫、溫通心脈的多重作用,起到強心、平喘作用,可減輕因喘息而引起的多汗、納差,進一步達到抗心力衰竭作用。參附注射液還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內皮釋放一氧化氮、起到舒張血管、進一步改善冠脈血流的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通過擴張冠脈血管、增加血管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肌細胞耗能以及膜脂質過氧化程度,抑制心肌缺血缺氧導致的損傷[5]。牟崇明等[6]的研究發現參附注射液還可以顯著增加缺氧狀態下的心肌細胞中DNA的含氧量,增加心肌細胞DNA的合成,加快其更新的速率,可以延長心肌細胞耐缺氧的時間,對缺氧狀態下的心肌細胞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患者心功能狀態得以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 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現代觀點與最新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1):6-8.
[2] 沈艷琳. 參附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的應用[J]. 海峽藥學,2012,24(1):153-155.
[3] 趙立志,馮莉,羅鋼,等. 參附注射液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療效分析[J]. 西部醫學,2012,24(3):501-503.
[4] 陳雄杰,曾武濤,洪建康,等. 參附注射液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附40例報告[J]. 新醫學,2003,34(12):746-747,766.
[5] 戎光,李晶,陳姝. 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 河北醫學,2012,18(2):171-174.
[6] 牟崇明,陳玉培,卓慶亮,等. 參附注射液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與炎性介質的關系[J]. 廣東醫學,2012,33(3):316-317.
(收稿日期:201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