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觀察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防治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120例早產兒隨機分成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進行預防以及治療;觀察組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以及預防,比較兩組患兒肺透明膜病的發生率和治愈率。 結果 在發病率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治愈率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治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對于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防治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以及死亡率,使治愈率有所提高。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質;早產;肺透明膜病
[中圖分類號] R72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8-0131-02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主要發生在早產兒,是造成早產兒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發生主要是因為肺發育不成熟,從而導致其產生或釋放出的肺表面活性物質不足,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吸氣性三凹征及呼氣呻吟等,病程發展快,早期并發癥多,易并發顱內出血、肺出血、動脈導管未閉等,病情比較嚴重[1]。本文旨在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對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防治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其中男嬰64例,女嬰56例,胎齡為27~33周,平均出生體重為1.52 kg。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根據新生兒的肺透明膜病診斷標準,有59例新生兒被診斷出患有肺透明膜病,占49.17%;有61例新生兒尚未診斷出患有該疾病,占50.83%。兩組早產兒在性別、出生體重、胎齡以及其他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治療方法
120例新生兒在72 h之內其臨床以及影像學特征一旦出現以下表現就可以判定其患有肺透明膜病:氣促、發紺、吸氣三凹征以及呼氣性呻吟等呼吸窘迫癥狀,胸片可見毛玻璃樣改變、支氣管充氣征或白肺等特異性改變。全部新生兒都置于暖箱當中,對患兒的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監控。對照組只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對患兒進行預防以及治療,劑量(100~200) mg/kg,氣管內給藥;觀察組患兒則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以及預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河北愛爾海泰制藥有限公司出產,國藥準字H20113063)每次7.5 mg,每日4次;之后比較兩組患兒的發病率以及治愈率,綜合評價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接受鹽酸氨溴索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防治的臨床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2]
紫紺與氣促均得以緩解或者消失,經皮血氧飽和度(TcSaO2)超過85%以上可視為顯效;紫紺與氣促有所減輕,TcSaO2有所升高,但不超過85%視為有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TcSaO2低于70%為無效。呼吸音經檢查確認恢復正常,經X線檢查,雙肺陰影基本消失,檢測血氣pH值恢復正常,含氣量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3.0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肺透明膜病發生率及治愈率
觀察組新生兒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鹽酸氨溴索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預防以及治療新生兒的肺透明膜病,其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可以使這種疾病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效地降低,提高患兒的治愈率。
表1 兩組患兒肺透明膜病發生率及治愈率情況
注:兩組疾病發生率比較,χ2=18.731,P < 0.05;兩組治愈率比較,χ2=4.454,P < 0.05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無用藥不良反應,觀察組2例出現輕微的胃部灼熱感,3例出現嘔吐與惡心癥狀,但經對癥處理后,均得以好轉。
3 討論
肺透明膜病,又被稱為呼吸窘迫綜合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所致,主要見于早產兒,胎齡愈小,發病率愈高。肺透明膜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對其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有利于促進患兒肺發育的成熟,是減少其死亡率的一個重要關鍵[3]。鹽酸氨溴索對肺組織有較高的特異性,是一種快速排痰藥物,作用于呼吸道分泌細胞,調節其黏液及漿液的分泌,還能增加纖毛的擺動,能促進呼吸道黏稠分泌物的排出,改善呼吸情況,同時刺激肺泡Ⅱ型內皮細胞器的發育,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生成和分泌,促進肺成熟。氨溴索的生物半衰期為4~5 h,約24 h體內達穩定血藥濃度。生后早期應用氨溴索,能使氣道分泌物中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成分磷酸酰甘油出現早,有利于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進而明顯改善肺通氣及順應性,增強血氣交換和氧合能力,從而促進疾病的恢復[4]。大劑量的使用鹽酸氨溴索可以有效地調節患兒肺泡Ⅱ型細胞分泌出的肺表面活性物質功效,有效地促進其肺泡的膨脹、防止其肺泡的萎陷;還可使氧化氫氧化損傷肺以及超氧化陰離子情況得到減輕[5];使多種細胞因子以及釋放炎癥介質有所減少,鹽酸氨溴索可以有效地抑制白細胞及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細胞因子和白三烯,使患兒炎癥過度反應導致的肺損傷情況有所減輕,使患兒肺泡上皮細胞損傷的情況有所減少,維持患兒肺泡上皮的功能及完整性[5],進而使患兒的肺順應性及氣體的交換得到改善,使其達到治療及預防肺透明膜病的臨床療效,同時對于肺組織,鹽酸氨溴索具有的組織特異性比較高,其效果與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相比效果明顯,能夠使圍生期的肺不張以及動脈的低氧血癥情況得到減少,同時還能夠使采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引發患兒出現感染的幾率有所減少[7]。
本文中所應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質與鹽酸氨溴索聯合對新生兒肺透明膜病進行治療,可以使患兒呼吸的頻率以及心率得到有效地降低,有效地提高了PaO2以及降低了PCO2,同時使患兒住院的時間縮短,提高了患兒臨床上的治愈率。主要因為:①肺表面活性物質固爾蘇是源自于豬肺表面的一種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質,其主要含有的是磷脂,尤其是磷脂酰膽堿,大約占70%的總磷脂以及大約1%~2%的特異的疏水性質的低分子量蛋白SP-B以及SP-C表面活性物質;②作為一種混合物,肺表面活性物質主要組成部分為磷脂以及特異性蛋白,內襯在患兒肺泡的表面并且使肺泡表面的張力降低,致使患兒肺泡在呼氣末依舊保持擴張狀態并且不致其塌陷,在患兒整個呼吸周期中維持著充分的氣體交換;③對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質進行應用,可以使肺泡表面的張力降低,迅速地改善其肺的順應性,復張其已經開始萎縮的肺泡;④肺表面活性物質開始進入到終末的氣道之后使肺部迅速地膨脹,導致血流開始重新進行分布,肺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所增加,氣體的交換以及肺的氧合作用有所增強,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8]。國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質可以使肺泡表面的張力降低,改善其肺順應性以及氧合功能,使機械通氣的時間、住院天數以及氧療時間縮短,降低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病死率。
[參考文獻]
[1] 李林華. 新生兒流量CPAP呼吸機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療效觀察[J]. 浙江臨床醫學,2007,9(9):1185.
[2] 楊裕超. 大劑量鹽酸氨溴索防治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1,6(14):142-143.
[3] 麥劍華,黃珊華,肖昕,等. 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脂質過氧化損傷及鹽酸氨溴索的抗氧化效果[J]. 中國醫刊,2009,44(8):60-62.
[4] 陳皆兵,張慧霞. 鹽酸氨溴索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療效[J]. 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94.
[5] 葉毅樺,陳志鳳,李銳欽,等. 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機械通氣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療效分析[J]. 廣東醫學,2009,30(2):290-291.
[6] 陳德斌,包英,張有龍. 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對比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08,3(7):5-6.
[7] 楊樹杰,易海英,徐舒,等. 肺表面活性物質救治早產兒肺透明膜病108例并發癥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6):157-158.
[8] 卓培培.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30例臨床及X線診斷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0):1312-1314.
(收稿日期: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