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伊拉克戰爭和在阿富汗的持續戰役造成了災難性后果,中國正在迅速崛起,全球科技版圖瞬息萬變……一系列令人望而卻步的挑戰擺在了奧巴馬總統面前,考驗著美國戰后在世界舞臺的主導地位。
詹姆斯?曼(James Mann)是前《洛杉磯時報》記者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的常駐作家。他在新書《奧巴馬一族》中提出,與前任總統喬治?W?布什和比爾?克林頓相比,現任總統就美國在世界舞臺上所扮演角色的看法要“更加謙虛與低調”。此外,他還說,奧巴馬不僅“專注于將美國的資源與精力轉移到國內的恢復上面,還在計劃著一個美國因所有經濟問題而再也無法保持優勢的未來”。
在曼看來,奧巴馬在執政之初,作為一個外交政策的現實主義者延續了喬治?W?布什及其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的傳統。曼說,盡管奧巴馬“演講用詞典雅而富有理想主義”,但是他“不像聽起來像一個滿口民主的說教者。在伊朗問題上,他絕不會讓街上的‘綠色運動’阻礙其努力與這個國家重建友好關系。他希望首先即使不能說服伊朗改變其國內政策,也要說服其改變外交政策”。
曼認為,隨著伊朗并不打算緩和政策這一事實逐漸清晰,以及阿拉伯之春民主起義震撼中東,一種新的理想主義悄悄融入了奧巴馬的實力政策。用曼的話可以將奧巴馬呼吁埃及前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下臺的舉動解釋為“既是理想主義,又是現實主義”。
曼繼續提出,對利比亞問題的介入,表明奧巴馬進一步擺脫了作為他在白宮前18個月執政特色的外交政策現實主義,同時也提供了一個窗口,從中可以觀察到奧巴馬不斷發展的世界問題應對方法。文章說:“這再次體現出奧巴馬并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愿意使用武力。這也首次表明了他愿意基于人道主義目標,以其所欽佩的現實主義者不會采用的方式來動用美國軍隊。最重要的是,這顯示了奧巴馬政府對多邊主義的堅定奉行。”
依據曼的敘述,一些高級顧問,如奧巴馬的第一任國家安全顧問詹姆斯?瓊斯以及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接任之初“發現他們在政府中的影響力并不如他們的頭銜及公眾角色所意味的那樣大”。他寫道,在與希拉里和國防部部長羅伯特?蓋茨等顧問會談前后,奧巴馬經常會與包括在他擔任參議員時期結交的羅茲、馬克?利珀特和丹尼斯?麥克多諾等在內的核心助手圈交談。曼說:“他常與這些助手們在一起時作出最終決策。這些助手有時會被派往告知國家或國防官員們奧巴馬想要什么或作出了什么決定。”
這些“奧巴馬族”常常有意地把自己視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新一代。他們在極大程度上屬于把越戰看作既定歷史的后嬰兒潮一代,這一事件既沒有像對20世紀70年代自由主義的民主黨那樣,在他們心中引起一種對海外介入以及使用武力時的緊張和猶豫感,也沒有像對90年代的民主黨那樣,在他們心中引起一種需要克服越戰反戰遺產的認識。
曼說,雖然克林頓時期的民主黨人記得,在冷戰時期的一系列選舉中該黨被抨擊為不夠鷹派,更年輕的“奧巴馬族”卻更傾向于擔憂“2002綜合征”,即伊拉克戰爭前夕,民主黨領導人如喬?拜登、約翰?克里、希拉里及約翰?愛德華茲等參議員均投票贊成喬治?W?布什總統在伊拉克動用武力的授權請求。
曼說,“奧巴馬族”將自己宣傳為與前人不同的世界打交道的新一代。他說,盡管他們有一些大致的想法,但并沒有很多詳細明確的政策舉措。他寫道:因為奧巴馬族的執政經驗太少,他們必須依賴別人的幫助和建議。他們會需要克林頓政府的資深人士,以及一些來自如中情局與國防部等政府官僚機構的老手。奧巴馬族的缺乏經驗以及對別人的依賴束縛了他們帶來改變的能力。
就這一方面,曼認為2008年競選帶來的更多是風格、措辭以及感覺上的改變,而不是外交政策上的實質改變。曼聲稱幾乎每一位本書中的奧巴馬政府受訪者都承認,從布什的第一屆到其第二屆任期,在很多政策領域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而事實上從布什執政晚期到奧巴馬任期之間的改變沒有那么顯著。
例如,曼寫道,奧巴馬政府“決定維持,或在某些情況下擴大從布什政府沿襲的反恐項目中的許多部分”:除了增加使用無人機襲擊和定點清除手段之外,還有保留中情局的引渡計劃,以及接受并永久延續“對據信為特別危險的恐怖分子實行無審訊無判決的無限期羈押的做法”。
曼總結道:“唯一一個出自奧巴馬因國會反對而無法成事的例子是他在關閉關塔那摩監獄上的失敗。但是在其他方面:關于伊拉克和阿富汗,針對伊朗和中國的政策,無人機襲擊,殺死烏薩馬?本?拉登,讓胡斯尼?穆巴拉克放棄在埃及的權力,介入利比亞等,所有這一切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奧巴馬一個人的事。”
來源:《紐約時報》
作者:Michoko Kakutani翻譯:張超
《這個歷史挺靠譜》
在本系列書中,《百家講壇》最紅主講人袁騰飛感情滾燙,以一口生脆而兇猛的京片子,俏皮生動地講述了中國的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給千萬讀者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國通史和世界史大普及。在袁騰飛個性獨特的講述背后,是對于這段歷史溫和而善意的情懷。全套書配以60幅戲謔風格的精美插圖,百分百再現了袁Sir可樂、生脆的講史風格。
《這個歷史挺靠譜》系列為袁騰飛根據自己超級暢銷書《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系列修訂升級而成,《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系列被媒體譽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中國史和世界史,開啟了一代讀史新風。《這個歷史挺靠譜》系列訂正了原書中的史實和編校錯誤,并且增加了數萬字新內容。務求“去蕪取精、去偽存真,以答謝各位朋友的厚愛”。
作者:袁騰飛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定價:38.00元
《記憶與印象》
當代文學大家史鐵生的散文質樸通透,蘊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譽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
《記憶與印象》是一部構思獨特的散文集,主旨深刻、文字優美,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講述了故鄉、故人、故事。書中寫童年伙伴、青年際遇,寫故鄉變遷、隱秘家史,寫了鄰居小姑娘姍姍、B老師、傳奇的梅娘……一篇篇極精彩的凡人小傳,連綴成一全本悲喜交集的人間戲劇,京味濃郁,動人心弦。完整展現了作者的成長歷程和坎坷心路。
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史鐵生發現了隱匿已久的生命真相。他充滿神奇魅力的文字,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并有一種對命運的詩意把握,讓我們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
作者:史鐵生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定價:34.80元
《投資思想史(珍藏版)》
本書將金融經濟學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1950年之前的古代時期;1950~1980年的古典時期;1980年之后的現代時期。書中引用到上百篇經典文獻,每篇文獻都有詳盡的出處,這對學者開展相關研究甚有幫助。本書雖不會直白告訴讀者如何去投資,但它會幫助您站在費雪、凱恩斯、哈耶克等大師的肩膀上去審視投資。
作者:〔美〕馬克?魯賓斯坦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定價:59.00元
《重返金本位:紙幣的危機與黃金的魅力》
在過去告別金本位的100年里,美元貶值了97%,金價上漲了數十倍。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四處蔓延,金融危機頻頻爆發。貨幣制度與經濟波動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邏輯關系?
本書作者從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出發,從當前的貨幣體系及其造成的危機、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通貨膨脹背后的政治欲望等方面,系統分析了金本位制度對于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規避金融危機的作用和意義。
作者:保羅?南森(Paul Nathan)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定價:35元
《亂世中的大國崛起: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是名副其實的亂世: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全面爆發;美國——經濟社會問題繁如亂麻,危機蓄勢待發。中國如何在亂世中謀求崛起?不管我們想不想、要不要,國際格局正在變化,而我們也只能接受這一事實,并努力將其轉變為對崛起有利的客觀環境。
當前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恰恰是中國經濟大力改革調整,爭取長期穩定繁榮發展,從而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良機。
亂世之中,中國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研究國際運行的基本規則,用規則改變格局,讓格局改變規則。作者:李稻葵
作者:李稻葵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48.00元
《偷影子的人》
法國第一暢銷小說作家馬克?李維每有新書出版都會引發書市旋風,作為他十年創作生涯的紀念大作,《偷影子的人》不僅引發銷售熱潮,溫情療愈的主題也感動了整個法國。在這部小說里,主人公擁有特殊的天賦,可以和影子交談,只要他愿意,就能知道深藏在別人心底的秘密。他利用自己的天賦幫助別人治愈深埋在內心深處的傷痛,卻始終無法了解真實的自己,他離開了童年,卻無法擺脫童年的影子,除非完成自我療愈,否則無法真正長大。馬克?李維是一個善于說故事的人,在這部作品中,他也將自己的經歷投射其中。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失落的孩童,希望《偷影子的人》能幫助讀者喚醒自己沉睡在記憶深處的童年和青春。”
作者:〔法〕馬克?李維(Marc Levy)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定價: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