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鬧得沸沸揚揚的洪良國際造假上市案,最終以10億港元向公眾回購股份塵埃落定。對于保薦人兆豐資本,香港證監會毫不手軟,不但處以4200萬港元的處罰,還撤銷了兆豐資本的保薦牌照。為提高違規成本,香港證監會計劃實施保薦人監管新規。
天價罰單
過去幾年中,投資者們屢屢抱怨很多上市公司表現弱于大盤。去年,香港證監會在對17家IPO保薦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了諸多問題,包括盡職調查不充分,以及對保薦工作控制不當等。
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洪良國際造假上市一案。洪良國際是一家注冊在福建的臺商控股企業,是多個知名運動品牌的服裝生產商。2009年12月,洪良國際以每股2.15港元在香港IPO并于港交所掛牌上市。但三個月后,公司即因涉嫌虛假包裝而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停牌前股價報收于2.06元,約10億港元的募集資金款被凍結。
香港證監會最終認定,洪良國際的營業額、稅前盈利和現金數據失實,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毛利率遠遠高于同行,賬面業績“猛增”。該公司以粉飾后的報表完成了在香港的IPO和上市。
近日,香港高等法院判決,洪良國際必須向約7700名持有洪良股份的公眾股東回購股份,每股回購價2.06港元,總計金額10.3億港元。此外,洪良國際還需支付給香港證監會700萬港元訟費。洪良國際完成回購后,將從港交所退市。
對于洪良國際的保薦人兆豐資本,香港證監會認定其存在重大過失,撤銷其保薦牌照,并處以4200萬港元的處罰,這相當于兆豐資本作為洪良國際保薦人所獲得的全部收入,也是香港歷來金額最高的罰款。
失職處罰
5月9日,香港證監會建議,上市保薦人如在招股說明書中有不真實陳述,須承擔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這將使香港的保薦人監管制度更接近美國模式。在美國模式中,上市保薦人可能會因欺詐和故意違反證券法規定而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根據香港的公司條例規定,保薦人須就招股書不真實陳述或重大遺漏,承擔民事及刑事法律責任。相關個人一旦經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可處罰款70萬港元及監禁三年;而一旦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則最高可處罰款15萬港元及監禁12個月。
香港證監會還提出,每筆上市交易只可委任一名獨立保薦人。證監會稱,一筆交易委任多個保薦人可能導致工作交疊的情況發生。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香港2010~2011年期間,一宗5億美元的IPO交易平均有5個簿記行,而2007年僅為2個。
香港證監會還提議,公司在呈交上市申請時,應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網站登載招股章程的首份草擬本。
投行抗議
自香港證監會公布針對上市保薦人的征詢意見稿后,在兩個月的征詢期內,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
一方面,有專家表示支持,認為這將成為重振香港市場聲譽的重要舉措。東航金融海外金融部經理廖料認為,近年來,香港市場上市公司數目不斷增加,但上市公司的質量卻出現下降的跡象。香港證監會的嚴懲措施將有助于肅清證券市場上的不良風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但另一方面,涉及自身利益的香港投行界各自組成聯盟,委托全球知名律師事務所撰寫抗議信。香港的一線投行幾乎全部加入反對大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等外資大行以及中資投行,如中銀國際、中金等。他們認為,有關保薦人負上刑責的建議,將影響85間保薦人機構及2800多名持牌從業員,而且過往之案例對疏忽和串謀的界定并不清晰,且曾有先坐牢后無罪之案例,因此該建議必須全面研究才可推行。
新華匯富融資有限公司企業融資部董事甑文星認為,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保薦人身上。保薦人并不是全能的專家,在公司的上市過程中,其他成員包括董事、會計師、律師、評估師及監管機構,都負有責任,其中,董事更是對招股書內容負有最大責任。若上市公司出現造假,這些團體也難辭其咎。
羅兵咸永道合伙人陳朝光指出,為進一步協助保薦人進行盡職審查工作,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對上市申請人進行全面的財務盡職調查,以及擴大對上市申請人的內控審查,以進一步保障上市公司權益。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擔心保薦人新規出臺將減少在港上市IPO項目數量。甑文星指出,如果在上市團隊中引入上市所需的各類專業人士,并花費足夠的時間去核查上市公司資料,確實能夠更準確地判斷IPO公司資料的真實性。但是,這將讓投資銀行承擔巨大的人力成本,使投行的成本過高,從而不得不放棄小型IPO項目。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鄭家華也有這樣的擔心:“這不僅關乎投行,而且關系到整個香港市場,嚴苛的刑責會把機會都嚇走,對香港的股票市場造成沖擊。證監會要收緊監管,大家都贊成,但不能矯枉過正。”
不必擔心資源流失
對于投行的抗議,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投行不需為此過分擔憂,“銀行家不會因為沒有進行足夠的盡職調查而被判入獄;只有在被裁定主動與上市公司串通起來隱瞞重要信息時,個人才會承擔刑事責任。”
香港此次擬議中的新規,將使香港更接近美國和新加坡的模式。事實上,在美國和新加坡,檢方必須證明銀行家確系故意參與發布虛假信息,因此銀行家入獄的情況很少見。
對于新規可能會減少香港IPO項目數量,歐達禮指出,公司不會因為這個新規而改道其他市場上市,上市地點將取決于經濟形勢以及公司情況。“根據環境的改變,你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不是退出。”
證券專業學會主席沐義棠表示,本港一向有嚴格的監管制度,也并非唯一提出加強規管保薦人的地區。加強監管保薦人可持續保持IPO的質素,長遠來看,會增加企業來港首次上市的需求。
多家投行的聯名反對是否能夠再次扭轉局勢,現在仍是未知數。不過早在2005年,歐亞農業虛假賬目事件也曾促使香港證監會提出讓保薦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提議,但最終因業界強烈反對而作罷。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投行的建議可能會被證監會采納部分,但在目前的市況下,強推新規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