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學習鋼琴的目的和意義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相對來說比較普及,其特點是音域寬廣,音量變化幅度大。鋼琴可以獨自成為一個完整的音樂世界,無須和別的樂器合作就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魏廷格先生說過:“鋼琴音樂本身就像一所音樂學校。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學到的不是單一的音樂知識,更能夠學到音樂藝術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樂思維所應用的語匯、語言和語法。這里有旋律知識、和聲知識、復調知識、曲式知識、音樂歷史,還有音樂形象、音樂內容、音樂的意境和音樂風格等音樂美學知識,也有這所有的方方面面如何綜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知識。”所以說,學習鋼琴學到的不僅僅是手指的技巧,還可以提高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者的音樂修養。
鋼琴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對音樂的學習,而不是僅僅追求手指技巧的純熟。當然,掌握熟練的手指技巧也是必需的,也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恒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其實鋼琴的學習對于培養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應該以一個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鋼琴的學習。
二 關于幼兒鋼琴啟蒙教師的選擇
許多家長在孩子初學鋼琴時都有這樣的心態:“我不用我家孩子成為什么鋼琴家,會彈兩首好聽的曲子就好。所以找個認識五線譜,會彈曲子的老師教教就可以了。”抱著這樣想法的家長,通常對鋼琴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重視。這種錯誤的認識會導致孩子在未來學習鋼琴的道路上走許多彎路。例如,有的孩子會因初學時手型基礎不正確或基礎不牢,在深入學習鋼琴后浪費一到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糾正錯誤的手型和習慣。由于糾正錯誤手型是很枯燥而又漫長的過程,有的孩子在改正這些錯誤時因為厭煩而放棄學習鋼琴。所以,從開始就養成正確的手型習慣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正確手型習慣的培養,與教師所布置的專業訓練息息相關。這就要求鋼琴老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專業水平。
家長在選擇幼兒的鋼琴啟蒙教師時,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要嚴格。教師不僅需要具有相當的專業水平,還要對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有深入了解。不僅需要有耐心與愛心,更應有創新的精神,可以針對不同特點的孩子進行不同風格的鋼琴教學。沒有充足專業知識的教師在鋼琴啟蒙教學時,對如何確立正確的手型習慣、如何改正手型的毛病等方面沒有足夠的經驗。通常這樣的教學會導致學生今后浪費大量時間在糾正手型上。沒有足夠專業知識的教師在鋼琴教學進行中,對如何理解作品,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手指表達內心情感等方面不會有深刻的認識,這樣便會導致學生彈出的作品沒有感情,很呆板。
三 關于幼兒學琴時家長的作用
許多家長并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孩子學琴生涯中的重要地位。錯誤地認為只要找到一位好教師,每周陪孩子去上課,平時讓孩子自己練習就可以了。殊不知,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家長的陪同、協助,學習是很難順利進行下去的。特別是在幼兒鋼琴啟蒙階段,家長的作用尤為關鍵。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長的正確引導是密切相關的。
學琴初期,家長需要幫孩子認真做好筆記,仔細記錄教師所說的知識點和要求。回家后,按照筆記上的要求幫孩子復習、鞏固。一般來說,在幼兒學琴初期,正確認譜與養成良好的手型習慣是孩子學習的兩大難點。孩子年紀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來說越容易分散,家長需要加倍耐心地去引導、陪伴。識譜慢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記憶。例如,將五根手指當做五線譜的五條線,隨時隨地幫助孩子記憶“線”和“間”的關系;還可以在家中掛上小黑板,讓孩子自己做教師來教家長,或與孩子比賽等。這些“看上去在玩”的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覺得枯燥,還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幼兒的骨骼較軟,自我控制能力、動手能力相對大人來說也較差,所以在學琴初期容易產生錯誤的手型習慣,這也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地方。這時家長要讓孩子將速度放慢下來,引導他們一邊看譜,一邊控制手型,長期堅持的話,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 關于幼兒鋼琴學習興趣的培養
目前,孩子學琴的興趣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學琴的家庭。絕大部分的家庭,如果不是父母極力堅持,孩子早就中斷學琴了。特別是幼兒鋼琴啟蒙,它需要的不僅是規范性和音樂性,還要有趣味性。教學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考慮到幼兒與成人心理的差異,盡量以鼓勵贊揚為主。家長則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因為學琴而有了以前所沒有的特殊待遇。有些孩子認為鋼琴給他們帶來了痛苦,這是因為原本在生活中不太容易發現的毛病都會在練琴時體現出來。如偷懶、毛躁、粗心等。在學習鋼琴中,這些毛病很容易被家長發現并導致責罵或懲罰。一些家長在學琴時對孩子要求過于苛刻,給孩子太大壓力,太多責罵,這會讓孩子對鋼琴產生反感,認為如果不學琴就不會被罵,漸漸在鋼琴的學習中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應該盡量讓孩子在學琴時不要感覺到家長態度有太大變化,最好是感受到因為學琴,父母更加關心自己,陪伴自己。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