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等院校就讀的學生大部分是“90后”,這一代人不同于以往時代的學生,帶有濃重的時代和社會特色。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需求,這給高職大學生管理提出了新的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方法、新的路子,以創新的思想促進新階段學生管理工作的進展。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25-02
一 前言
目前,“90后”大學生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思潮的影響,其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相對于“70后”、“80后”大學生有了很大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學生特點。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管理者面對學生的變化應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經驗,成為廣大高職學生管理者的新課題。
二 “90后”大學生的特點
1.更加理性化的一代
市場經濟的法則、競爭機制的強力、機會資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變得更加具體和真切,無疑將使“90后”變得不僅更加理性務實,而且更加開放坦然。例如,面對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的巨大就業壓力,他們的擇業觀念更加實際、更加靈活,面對異常激烈的職場競爭,他們的心態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動層面上更加重視規則,在機會面前更加注重實力。
2.更加人本化的一代
中國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進程,尤其是現代化的成就在逐漸彰顯人的價值。而21世紀之初的科學發展觀提出把以人為本作為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成長在這種氛圍之下的“90后”,價值觀中的人本化取向將是極其鮮明和強烈的。例如,更加熱心公益事業,更加反感對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變態。
3.更加個性化的一代
中國社會正在從同質社會向異質社會變遷,以僵化的、單一的形式傳遞文化的同質社會,所塑造的是從眾人格;而以彈性的、多樣的形式傳遞文化的異質社會,所塑造的則是自律人格。從眾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則是它的個性。“90后”將是大力張揚個性的一代,這種個性張揚將從衣著、發型等個人生活領域向參與、表達等社會生活領域擴展。
4.更加世俗化的一代
當社會的理性化趨勢不斷擴張的時候,科技的力量、市場的強勢等所導致的緊張、忙碌,使得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回眸歷史、思考意義、接近自然,人更多的是存活于當下,較少知道何謂超越性的關懷和終極性的追求。在為了生存層面的生活中,多獲得一些資格證書,比多讀一些哲學書,更加實用。更加娛樂化的一代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似乎一切社會生活領域都被娛樂化機制所滲透,娛樂成為社會運行的拖拉機和潤滑劑,而娛樂本身也成了一個產業。娛樂社會的勃興,不僅表現在娛樂明星產生的周期縮短,而且表現在娛樂成為一種大眾共同的消費品。娛樂明星的收入常常是一般人收入的許多倍,就是娛樂價值的一種最好證明。處在這種背景下,娛樂從一開始便成為“90后”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引領社會的娛樂潮流。
三 做好“90后”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議
面對“90后”大學生管理工作的諸多挑戰和問題,積極探索適應現階段大學生特點的、科學規范的、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成為學生管理者必須解決的問題。
1.更新觀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管理機制
改變傳統學生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態,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空間發揮其自主性和創造性。以往的學生管理主要是命令式的,學生管理者具有絕對的權威,而現階段“90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喜歡競爭且個性獨立,他們希望被尊重,不喜歡被強迫接受某種觀點和理論,根據這些特點應該提倡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學生管理者應擔當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方向,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給予提示和警告。
2.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體思想上的差異
針對學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多層次、多類型的特點,選擇相適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以道德宣講、理論灌輸為主要的教育方法,對思想上存在偏差的學生應積極了解并以朋友的角色溝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讓學生愿意接受勸慰和指導。
3.規范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把學生管理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在管理的各項制度中,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及時調整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做到與時俱進。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告訴學生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讓學生懂得怎樣為人處世,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學習、實踐、創新的氛圍。同時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放在首位,在管理工作中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得到積極有效的解決。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對學生管理工作產生信任感,愿意積極配合學生管理工作,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4.強化學生管理隊伍,加強學生管理工作
高素質的學生管理人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生管理工作是否順利有序進行的關鍵。在加強學生管理工作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管理者,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工作職責,建立完善的工作監督體系,還要在工作、生活上關心他們,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同時要大力加強學生管理者的培訓和學習,經常安排他們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從育人的角度來看,對學生的管理應該走全員化的道路,教學是核心,管理是重心,缺一不可。“90后”大學生個體意識強,價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觀念模糊,僅僅依靠少數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很難做到真正了解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人人都有育人的責任,人人都應該承擔起一定的學生管理工作,建立起一種人人育人、人人有管理責任的體制和制度。只有這樣,高校教書育人的責任才能得以充分體現,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熱愛祖國和人民,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5.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0后”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迅速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其心理特點決定其需要情感關懷。他們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追求自我管理,力圖擺脫父母、學校的束縛,但獨立對他們來說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面對難以應付的現實復雜的實際問題,又表現出對父母及學校的依賴,體現獨立與依賴的矛盾性。同時,青春期的情緒又是極為豐富而不穩定的,表現在他們的叛逆和沖突的行為上。他們善于學習,情感奔放,求知欲、成才欲望強烈,但由于年齡的情緒特點,有時豪情萬丈,有時又消沉沮喪,信念、意志力呈現不穩定狀態,這就更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拋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雙方以人格上的絕對平等和朋友的關系相處,這會給“90后”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學校的管理者要明確學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先“成人”后“成才”。“90后”的大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在家中被父母過分寵著,缺乏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經歷,缺少生活的磨煉。學校是他們從父母庇護下走向社會的第一個舞臺,他們不僅需要在這里學習到服務社會的知識和能力,更需要首先在這里成長起來,成為一個人格健全、能夠面對各種社會挑戰的合格的社會公民。而這一切就要求我們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教師賜予我們知識的力量;感謝同學、朋友伴我們快樂成長;感謝社會為我們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只有培養學生具有感恩的意識,才能促使學生在以后的社會上成為對家人、朋友、社會、國家負責任的人。
7.建立健全高校學生誠信管理體系
在任何一個團體里,要想使各項工作有效運行,除了必須具備完整的主體資格和活動空間外,還必須有規范性的秩序要求,這就是以法制方式建立起來的外在規則和以道德自律方式建立起來的內在規則兩個方面。而誠實守信的重新建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個人的道德自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機制和環境的強有力保障。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僅僅依靠學生的自律方式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體系和相應的獎懲制度,從規章制度上來規范和約束大學生的誠信行為,采取獎懲并舉的手段,促進學生的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遏制誠信缺失行為的發生。筆者認為,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誠信管理機制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
(1)建立大學生誠信電子檔案。建立學生誠信電子檔案后要進行動態管理,時時更新,最好能把這些學生的誠信信息資源分享于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及銀行、公司等企事業用人單位,形成一個誠信信息互聯網。這樣,無論學生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后,他們的誠信信息都會被延續記錄下去。學校在管理誠信電子檔案時,要有專門的負責人員,訪問權限也要逐級設置。開放學生誠信信息給用人單位查詢時,可以設置一個獨立的賬戶給用人單位的專門人員進行登錄查詢,也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權限對學生誠信進行補充,如銀行可以添加每個學生使用信用卡的情況。當然,校方出于對學生個人隱私的保護,也要做好誠信檔案的公開與保密工作,對法律允許的信息和內容可以公開,其余的則要嚴格保密,包括對用人單位的保密。
(2)建立科學的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有了學生誠信電子檔案,學校也要有相應的誠信評價機制來對學生的誠信進行評價。在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基礎上,將誠信檔案的記錄內容提煉之后,依據一定的誠信標準對大學生誠信狀況進行量化評價,制訂一份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實現定量記載和定性評價。
(3)建立完善的大學生誠信行為監管制度。有了誠信行為守則后,還要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及監督制度。制定獎懲制度時,要以獎懲為輔教育為主作為指導精神,制訂一些獎勵措施。因為獎勵措施對學生來說比較有吸引力,獎勵措施主要是在校內樹立誠信典型,針對典型的誠信個人、誠信集體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當然,獎勵沒有必要針對每個遵守誠信守則的學生,畢竟誠信行為本來就是每個學生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即使沒有獎勵也要遵守,否則就會如筆者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出現因獎勵而誠信的現象。同時制定一些嚴厲的懲罰制度。懲罰制度對學生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學生會因為害怕受到某些方面的懲罰而不敢實施相應的失信行為。懲罰措施必須依據誠信行為的性質以及導致的后果不同而區分對待,如開除學籍或勒令退學、留校察看、記過、嚴重警告、警告、口頭批評等。如有必要,根據失信行為的不同,還可配套對應的經濟處罰方式。
大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需各部門共同努力,在工作中面對新情況要靈活應對,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90后”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想現狀。新時期教育面對的問題較多,我們在不斷探索和試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今后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仍需要繼續積極努力地尋找更加有效的學生管理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程眾.淺談如何做好高等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J].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2]朱立華.美國學生管理模式探微[J].科教文匯,2007(2)
[3]王言森.淺談高校學生工作的管理創新[J].科技信息,2007(1)
[4]董則方.“以人為本”是大學辦學的第一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02(2)
[5]白玉平.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探討[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