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語文課堂中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的關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從課標的設定到教學的設計再到教學的實施與評價無不貫穿著這一基本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學習作為自主學習的對立面遭到了摒棄。那么,接受學習真的就與自主學習水火不容嗎?筆者認為需要為它正名。
接,承也;受,納也。接受學習不能等同為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接什么?如何內化?實際上都包含有學生的自覺主動過程。接受學習作為自古以來最為傳統、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學習方式,有它存在并延續的合理性。它是整個教育鏈條中尤其是初始階段最為高效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地有計劃地向學生提供相對較多的學科知識信息,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認知體系。接受學習是最適宜于班級授課制的學習方式。班級授課制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固定的學時、場合,特定的教學對象等決定了它必須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在知識的選擇和傳授上更多地體現教師的意志,按計劃達成教學目的。與之對應,學生的學習方式必然會更多地采用接受學習的方式。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的方式也不排除學生自己的主動性,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師掌控教學內容程序的大框架下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以使得接受學習的效果最大化。所以,恰當的接受學習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有目標地學習,對學習內容和過程有自覺的意識并能自我掌控。這種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創造性。自主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當前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執行的一種方式。有的學校甚至規定一節課教師只能講十分鐘,其他時間都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自主學習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是否只是流于形式地給予學生時間空間?如果沒有把握好自主學習的本真就極有可能成為偽自主學習,有其形而無其神,沒有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筆者認為,自主學習不應僅是在時空上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更重要的是,要靠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自覺意識,無論是運用講授還是提問等教學方式時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喚醒、激發并持續他們的主人意識,參與教學的始終。所以,自主學習更重要的是一種意識而不僅是形式。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沒有必要過多地糾纏于接受學習或自主學習。它們都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各有其優劣。我們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并不是絕對地否定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觀念和意識,而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自主。只有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大的幫助。
二 語文課堂中將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整合的途徑
1.科學預設,啟發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科學的預設,沒有教師的預設,語文學習就會陷入無序狀態,最終不能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語文課堂上,教師“教”的主體性不可代替。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有一個總體的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自己的學習內容,如相關的語文知識學習等。因此,接受學習就必不可少了。但是,接受性學習并不是被動的機械學習,它需要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采用啟發式教學,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主動的空間,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掌握相關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構成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
2.指導生成,自主探索
語文課堂教學,除了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隨機生成的,這也是自主學習課堂的主要體現。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但是生成教學內容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否則就會陷入無序的狀態,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自主學習應該是在教師指明方向宏觀指導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自主權,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荊軻刺秦王》一課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并質疑。有學生質疑:“既然秦武陽那么膽小,荊軻為什么不向太子丹說明情況,把自己的朋友等來呢?這樣刺殺不就更有把握了嗎?”這些問題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那應如何處理呢?教師就這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從多個方面展開討論,學生有了各種看法。在討論中教師加以恰當引導,學生對秦武陽、荊軻、太子丹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對人物把握得更為準確。這樣課堂也活躍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熱情,通過參與探討,研究解決了問題,讓學生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同樣也活躍了他們的思維。
3.自主學習和接受學習有機結合,達成最佳效果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要緊扣教師的教學目標,高效地完成教學內容,還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它既離不開必要的預設來引領課堂教學,又離不開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來充實課堂教學。二者都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成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給了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去完成預習任務:先是各小組完成生字詞學習任務;再自行背誦全詩,然后默寫;最后各組長安排各組學生把全詩三小節,分別用三幅優美的畫畫在本上(用時20分鐘)。在第二次上課時,教師用幻燈機展示學生的畫。在點評的過程中,把全詩的重點內容做點睛之筆,再結合練習冊上習題加以鞏固,本篇課文便結束了。學生在預習中,生字詞學會了,詩會背了,詩的具體意象與意境都展示在畫卷上了。可以說,整篇課文的核心教學都體現在預習中了。這個課堂設計就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教授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當前提倡的自主學習更多的是要樹立一種符合時代需要、符合人才培養需要的教育理念,而落實到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這種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得到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它就是恰當的學習方式,它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自主學習和接受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在當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二者科學恰當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