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和創設一個適合幼兒成長的環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生命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幼兒教學中是近年來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論述了當前在幼兒園構建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的意義和必要性,并深入剖析了構建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的設計環節,最后就如何構建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進行了縱深的思考,并立足實際提出了若干切實可行的措施,希望對幼兒身心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兒生命教育育人環境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77-02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發展以及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逐漸凸顯,人們對幼兒的生命教育越來越關注,倡導幼兒生命教育,結合幼兒自身的成長特點,給其創造一個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開發具有幼兒園特色的生命教育項目,促成其身心的成長和健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二 構建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的意義和必要性
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我國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趨向于多樣化。因此,原有的單一價值體系正在消解,功利主義、拜金思想卻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幼兒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和拷問。大眾傳媒的片面宣傳,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等困擾著幼兒的成長教育。但是《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卻指出幼兒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要使得幼兒在童年的快樂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要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來說,幼兒教育對于人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它不是個人成長的輔助和次要階段,因此,給幼兒創造一個快樂的環境,讓其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其以后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童年基礎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營造團結有愛的生活氛圍,將生命情懷和理念貫徹到每一個生活和學習的細節,讓其在健康快樂的育人環境中成長。
三 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的涵義及設計
所謂生命情懷,是指一種情感智慧式教育。它通過對生命本質的探求,讓受教育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而能夠尊重和關愛生命,培養自己堅忍不拔的品質,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勇敢面對挑戰。
根據幼兒成長的年齡特點,其在成長的不同階段表現出來的特點也不同。一般而言,3~6歲之間具有一些共同的需要,教師要根據這些需要設計相應的教育環境。
1.同伴的需要
3~6歲的孩子社會性發展逐步明顯,特別是越大的孩子越害怕孤獨。這時期教師要關注其自身心理變化和發展,將其形成一個團隊,讓孩子體驗著自己感情的同時,學會站在他人角度進行思考,學習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從而構建起一個比較和諧的伙伴關系,為其日后的合作打下基礎。這方面可通過一些較好的故事進行引導,如《找朋友》、《壞脾氣的小獅子勝勝》等,讓孩子知道樂于助人,不亂發脾氣等就會得到同伴的賞識,交到更多的朋友。
2.游戲的需要
玩,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們的工作。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使自身的各種能力得到練習和發展,并吸取周圍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識。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師將生命情懷滲透和具體化到游戲中,是讓孩子潛移默化培養和接受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把游戲分為不同類別,如音樂游戲、圖畫游戲、體育游戲等。根據教育主題設計幼兒比較感興趣的經典游戲,讓其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和鍛煉。游戲過程中更應當充分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愿望,要鼓勵其進行自發的娛樂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交往合作的能力,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在游戲中培養興趣,在游戲中成長。
3.展示自我的需要
每個幼兒不管是性格內向還是活潑開朗的,在他們的心底都希望別人能時時刻刻關注他、肯定他。而舞臺是最能受關注的聚焦點。它是每個孩子的夢想,是他們的向往,更是孩子自信的展現。臺上的五光十色,演員臉上的鮮亮油彩,服裝的美輪美奐,臺下同伴的羨慕,老師的贊賞……都深深吸引著他們。教師可利用這點在活動室中裝扮一個小舞臺,準備一些精致的服裝、道具,滿足孩子的需要,并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也能感受到自己孩子在臺上光鮮亮麗、充滿自信的一面。如將幼兒的課堂設置成別開生面的情景劇,讓小朋友們參與其中,寓教于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經常開展的表演游戲就是每個孩子都能進行的一次小演出。其將文學藝術欣賞和兒童劇的表演結合在一起,讓小朋友先通過語言的熏陶對生命的情感有個基本的感悟,再通過優美的文字和語言調動起其感情。當孩子們沉浸在故事和童話中時,要適時地利用這種感情讓孩子們進行舞臺劇的表演,這樣就將知識進一步實踐了,通過自己的感悟和揣摩,重溫感情色彩的變化,每一個孩子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體驗的是不同的感情,這樣就將孩子的表現欲望放大到極致,更激發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技能。在編排時,孩子們互相配合,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孩子們互相鼓勵解決問題。在表演時,孩子們互相贊賞,在表演完后,也學會了互相包容和忍讓。當節目完成后,聽著別人說:“你們的節目是最棒的”內心升騰起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
四 構建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的建議和思考
生活和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只有如下兩方面下足工夫,方可構建一個充滿生命情懷的育人環境,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1.從現實出發,因人而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對不同的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因材施教的。如對于膽小敏感的孩子,要營造輕松的環境,讓其充分放松,盡量減少一些恐怖的死亡之類的畫面,多講一些關于愛的故事和童話,從而引發他們對生命美好的向往。此外,還應將感恩和關愛貫穿在幼兒生活教育的每一個細節中。如女孩可以多準備一些布娃娃之類的玩具,讓其學會照顧關愛。而在日常的玩具分享活動中,則應培養同伴之間的分享和合作能力。在種植飼養活動中,教會孩子們悉心照料,耐心關懷,通過蠶豆發芽、青菜長葉,瓜果成熟這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喚起孩子們心中愛的體驗。
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開展不同的生命教育主題活動。在小班,可以開展較溫馨的生命教育活動,如“親親一家人”,“甜甜蜜蜜”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河流中,體驗到溫暖與幸福。在中班可以開展成長教育,如“我在長大”等,給其一些標志性的成長事件,讓其為自己的成長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在大班則可以更加注重其探尋自己成長的奧秘。如“我的心情”,“我的煩惱”等等,引領孩子認識自己的成長和遇到的挫折,從而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2.體驗為基,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生命情懷
教育是生活的,更應該回歸于生活。因此,只有把生命的情懷和理念細化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尊敬師長、愛護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能夠幫助的人,培養其助人為樂的品質,最終在社會實踐中升華。可以不定期地組織一些關愛教育的活動,讓幼兒在實踐和活動中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偉大,能夠做到感恩。如組織孩子們到敬老院當愛心小天使,感受老人身體的不適帶來生活的困難和孤獨,讓孩子們通過與爺爺奶奶的交流玩耍,培養他們關愛老人、關心他人和珍惜生命的情感;又如,可以充分利用男性老師在幼兒園的優勢,開展“爸爸助教”等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要求孩子的爸爸到幼兒園客串“爸爸老師”,讓職業興趣各異的家長們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陪伴幼兒們一起學習、游戲,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既增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也讓孩子們學到爸爸們身上勇敢、堅強的品質。此外,還可以在幼兒園加強對親子教育的宣傳,可以定期根據不同的生命教育主題,更換板報、標語、宣傳畫等,從整體上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又充滿關愛的育人環境,讓孩子們愿意把幼兒園當家,為身在幼兒園自豪。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祖國發展的棟梁之才。因此,從小要給其金鑰匙——珍愛生命,懂得感恩。要給其構建和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情懷的成長環境,讓其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珍愛生命,感恩生命,體驗生命,珍惜生命。
參考文獻
[1]周質強.在構建和諧幼兒園中促進幼兒和諧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11(9)
[2]方靜.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幼兒發展[J].才智,2011(12)
[3]李潔.幼兒園育人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2(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