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語文是一門富于情感、獨具個性的人文學科,它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想象是一種極其可貴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可以給學生的思想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本文試圖引領學生運用想象來搜尋新的構思,引發新的思想,喚起閱讀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想象力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89-02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之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之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更佳途徑。可以說,想象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讓想象馳騁于中學語文課堂,可以給學生的思想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引領學生運用想象來搜尋新的構思,引發新的思想,喚起閱讀的創新意識,把固定的文字激活、學活、用活。
一 激活文字,創設情境
當前,語文教材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若不展開想象,不懂得進行再創造,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僅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大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非但無欣賞樂趣可言,更是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英國哲學家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寫道:“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種東西”。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枯燥文字看到生動圖畫,透過平實語言看到多彩生活,置身于作品情境意蘊之中,獲得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純美的藝術享受。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筆者要求學生依據文中刻畫的荷葉結合生活所見,把荷葉與芭蕾舞女的裙組合起來,想象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滿眼豐茂的荷葉,荷葉盤盤相連,因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典雅優美的芭蕾舞女的蓬裙——于是,幽靜的荷塘幻化為動感的舞臺,舞女們身著綠裙,翩躚起舞,輕盈旋轉。隨著想象的馳騁,學生們進入到朦朧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干癟的文字變成了鮮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復活,得到新生。
又如,《皇帝的新裝》一文塑造了一個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筆者在教授本文時讓學生發揮想象,帶上道具,上臺表演皇帝試新裝的情節,這一環節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皇帝在鏡子面前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它要求學生透過字面大膽想象。有的學生表演出皇帝整整皇冠,摸摸衣角的細節;有的學生表演出皇帝疑惑卻故作鎮定的虛偽表情。學生把文中的潛臺詞通過想象表現出來,一位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躍然紙上。
二 牽線搭橋,感悟內涵
作品的創作者與身為學生的讀者,彼此的生活閱歷、文化底蘊、思想深度、語言素養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鴻溝有時簡直難以跨越。語文教學中,需要點撥讓學生想象起來。運用想象架設這座在心靈之間的橋梁,讓讀者走近作者,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實現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狡黠村童居然對著面帶慍怒的老翁公然做賊,抱走稻草,大搖大擺地走入竹林。讀詩至此,若不細想,不想象,就只會感到杜甫真幽默,能寫出這么好笑有趣的場景。但若發問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這說明什么?”學生馬上聯想到“貧困”,再一點撥,便想到安史之亂后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社會生態。群童正因家境貧困,才會“對面為盜賊”,抱走那些被今人視作垃圾的茅草。學生由此悟到這些正是結尾抒情議論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要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進而表現社會的動蕩、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無私、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打動。
“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音樂家貝多芬如是說。隨著多媒體等電教手段的普及,音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日漸頻繁,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大有裨益。教學中借助音樂為媒,調動情感,生發想象,烘托、渲染文章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執教《我與地壇》一課,筆者適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母愛的認識。因為史鐵生的文章開啟了學生的認知,學生各抒己見,談得十分動情。這時,“花,輕輕地綻放……”滿文軍《懂你》的歌聲在不知不覺間輕輕響起。當課程在《懂你》的歌聲里終止,但母愛的旋律卻久久在學生心中回蕩。歌聲成了授課內容的延展,成了授課內容另一種藝術形式的闡釋。
三 放飛思想,彰顯個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
文藝創作是想象力的深層體現。筆者組織班上語文興趣濃、作文能力較強的同學自編自辦《班級小報》,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文學社、通訊社,指導他們寫作詩歌、小說、劇本等,并鼓勵他們積極投稿,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有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孔乙己新編》,讓咸亨酒店變成了一“網”情深的網吧,孔乙己成了穿著長衫的網迷。他們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演在“學生綜合素質匯報演出”中獲得一致好評。看來,只要有適當的情境,學生爆發出的想象力、創造力足可以令人大出意料。
當然,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有很多方法和途徑。還需指出的是,離開生活本身的胡思亂想不是創造性想象,只有與生活愿望本身結合并指向未來,開拓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才是特殊的創造性想象。所以,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時候,要善于調控把握,不可沒有邏輯,過于荒誕。何時學生思維能達到“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境界,那便是語文教學成功之時。
參考文獻
[1]朱紹禹.語文課本的生命力在哪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厲復東.語文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