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專業地理教師,但通過幾年的地理教學,感到學生在潛意識中確實認為地理這門學科是副科,對地理的學習不夠重視,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比較困難。雖然現在地理已經被納為中考和高考科目,教學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不被重視的情況還是普遍存在。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從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抓起,將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的學習態度真正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那么地理教學工作的困難就可以得到改善,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應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共同處于無拘無束的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中,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初中學生已經不再是小學時候對教師盲目崇拜的年齡了,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對于各科的學習在喜好方面有更強的傾向性。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把握住他們的這種科目傾向。在實踐中不難發現,與學生情感交流較多、關系較融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受學生歡迎,對其所教授科目的學習興趣也更為強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風趣的語言,還要在課內外與學生加強情感交流,讓學生從情感上首先接納教師,進而接納這門學科。
初中地理教師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強。目前,非專業的地理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專業的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地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之一。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呢?所以,地理課堂教學中更需要地理教師注重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教師,不會得到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更談不上引導學生對其所帶科目產生興趣,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該科目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如演講、辯論賽、分組討論等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中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抓住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學習的開始就使他們產生興趣。教師可以用形象直觀的地球儀、模型、幻燈、圖片及手勢等多種方法進行演示、講解,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適當補充一些數據資料,把這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具體化,這種方式學生很感興趣。
一堂課開始的好壞,可以說是這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老師在導入新課方法上要力求新穎,讓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引發學生興趣。例如,講授“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一節時,可引用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的話“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地球不應叫地球而應叫‘水球’”。從而使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教師的語言應盡量講求生動性,藝術性。可以用引人入勝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歌,言簡意賅的歇后語,饒有興趣的民謠,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學語言等,引起學生的學習和思考。
現代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提供了物質基礎。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地理教師要盡可能地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實踐應用,讓其發揮出良好的輔助教學作用。
地理課外活動是一種較容易激發和形成學生興趣的情境。特別是對于中學生來說,年齡特點更容易使他們在主動參與的操作環境下形成學習興趣。因此,為配合課堂教學,有必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例如,組織愛好地理的學生進行地理教育宣傳活動,利用黑板報、壁報、廣播等,指導學生自己組織地理課外集體活動;制作地理教學用具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看電視、聽廣播、讀報紙,手機摘錄地理知識,開展收集地理知識的評比活動等。
學生通過參加課外活動,不僅增長了書本知識,實踐了地理基本技能,同時又使學生了解了社會,直接感受到家鄉的美麗,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并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學生時代的學習興趣是學習過程最為珍貴、最不容忽視的內部動力,教師引導得當且不斷給學生以學習樂趣的體驗,若最終深化為志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因此,地理興趣的激發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關鍵。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