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高考、中考一般都采用話題作文這一形式。話題作文可讓考生自由選擇,充分發揮,更能讓考生寫出真實水平的作文。筆者以為,只有掌握話題作文的技巧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考場作文。
一 了解話題作文的構成
話題作文由話題材料、提示語、話題和寫作要求四部分組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材料幫助我們明確寫作意圖;話題確定寫作中心;提示語提供寫作思路;寫作要求是規范化的要求。
二 審題要準確,作文要切題
1.先審話題
要看清話題,避免脫離命題范圍,分析話題的構成,抓住關鍵語素、修飾語,明確話題范圍;要吃透材料,根據命題意圖,確立觀點,抓住關鍵字詞句,挖掘材料隱含的信息;要盯緊提示語,理清命題思路導向。
2.審提示語
提示語是命題者對所給材料的闡發,目的是幫助考生正確理解材料內容,引發考生展開想象與聯想,構思文章。
3.審提示要求
要逐條看清命題要求,不要看到一點就寫,應按照命題者的要求去寫。審題的過程,就是考生與命題者交流對話的過程。懂別人的話,是交流的基礎。準確把握命題人的意圖,正確理解題意,是寫好考場作文的前提。考生面對話題作文,要反復研讀所給的材料,實現與命題人的心理交流,盡管這種交流是不見面的。在考場作文的交流中,考生首先是一個應對者,被要求按命題者的意圖來作文,也就是說,考生是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明白這一點,就應該學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學會“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不能絲毫不顧命題者的意圖,那就純粹成了自言自語,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要認真審題,按要求作答,不另起爐灶,不轉移話題。
以2002年的高考作文題為例。既然命題人說:“也許不是人人都會碰上這種生死的抉擇,但是每個人卻常常遇到、見到、聽到一些觸動心靈,需要選擇的事情。”考生大可不必非要說:“我就沒有遇到、見到、聽到這樣的事情。”這就不是善意的對話了。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抬杠。考場作文千萬不能設想去指揮命題人,讓命題人順從考生的意思。
當然有的考生寫得文不對題,屬于臨場的失控。例如,200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相信自己與聽取他人意見”為話題。有的考生開頭一段寫的是:“我們既要相信自己又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對他人的意見,既不能全聽,又不能不聽,要有所選擇。”接下來,內容又拋開了原話題,大談“選擇”,講“人生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顯然這是中途轉移了話題。
考生要從命題人所給的提示性材料中,找準話題的切入點(即沙里淘金),然后找準自己的感觸點。生活就像一個洋蔥,一層層地剝,總有一層會讓人流出眼淚來的。找準切入點,寫出自己的感觸,寫出自己內心感觸最深,最想說的話。化虛為實,化一為萬;拓寬思路,多角度觀察和立意;化概念為萬象,然后萬中取一。只要從生活中選取一點、一事、一種現象,寫深寫透,給人以啟悟就行了。寫作視野要開闊,由家庭、學校擴展為思考生活,探討人生,以及崇尚美德,探尋知識。作文要求不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應對社會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 展現獨特的創新能力
“世上沒有聯想,社會將會怎樣?”這句話強調聯想和想象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中學生的想象力,由于受知識、閱歷水平限制較少,反而顯得廣闊而瑰麗。這種想象力本身就具有魅力,往往是邏輯縝密的成年人的語言所無法比擬的。走進生活,用心體會,與生活真誠對話,就會有獨特的發現。例如,“冰雪融化后會變成什么?”學生最動人的回答是:“冰雪融化后就會變成春天”。話題作文早就把聯想和想象、創新作為立足點、著眼點。話題作文著意引導學生把目光從封閉的課堂投向廣闊的社會,誘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抽絲剝繭地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引領考生學會思考,運用自己的文化積淀,正確地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四 突出個性,寫出真情
作文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寫出個性。無論從題目、體裁,還是構思立意或者語言的審美角度,作文總是要求作者寫出個性,真正能體現文如其人,如見其面。個性與真情實感相融,有個性的文章,總能給人一種生活的真實感。
五 注重錘煉精美的語言
古人對語言的錘煉,可謂苦心孤詣,如“推敲”典故的由來。我們雖不能做到“著一字而鬧翻整個心情”,但也要做到精心于語言的錘煉。話題作文的命題原則是淡化文體,不設置審題障礙,并追求作文試題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倡導個性作文及有創意的作文,分值為60分。這意味著作文的成敗將決定語文學科的成績。在考場作文中,寫記敘文最大的誤區便是以敘述代替描寫。有些作文素材較好,角度也較新,整體結構都不錯,但就是因為缺乏生動傳神的描寫而被判低分,非常可惜。
寫好話題作文,還需要考生厚積而薄發,平時多積累、多練筆,才能水到渠成寫好話題作文。
六 挖掘話題內涵,選準切入點,拉近與閱卷者的心理距離,做好預設交流
考生還有一層交流,即是與閱卷教師的對話。考生與閱卷教師的交流更直接,更關鍵。如果考生的作文不能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閱卷教師,閱卷教師不明白考生的意思,那么,這樣的作文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許多考生的失誤,就在于不能很快地有效地跟閱卷教師進行交流。說起話來答非所問、不著邊際,讓人不知所云;或者吞吞吐吐、閃爍其詞,讓人如墜霧中;甚至使閱卷教師感覺該考生總在回避,不情愿與別人交流,致使交流產生障礙,這些當然不會得高分。
七 考生在寫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1.要單刀直入,不繞彎兜圈
高考作文的字數有限,要求閱卷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作文做出評判。這就需要考生的話題作文最好簡潔明快,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意思傳達出來。可是有同學總想把作文寫得與眾不同,一門心思想在開頭給人耍個花樣,希望能送閱卷教師一個驚喜,認為這樣才能吸引住人。于是費盡心思,在開頭大做文章,倒敘、鋪墊、懸念,欲擒故縱,啰里啰嗦,就是不入正題。結果常常弄巧成拙,不僅沒能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反而讓人在短時間內很難把握文章主旨,令人不勝其煩。
2.要簡單明了,不故作高深
考場作文要盡可能把文章寫得直白一些,要通過表達的技巧,揭示考生內心世界,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愛憎。讓閱卷教師在短時間里讀完作文,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欣喜與激動,那么,這篇作文就上了層次,也就有了得高分的可能。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