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教學方式各有長處,運用得好都能發揮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授受式教學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傳輸大量的有用信息;探究式教學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為了提高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授受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原則
1.探究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地傾聽學生
在政治探究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傾聽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分析這些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思路。有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傾聽著的教育”,強調不僅要讓“學生傾聽教師”,更強調要“教師傾聽學生”。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边@種教育思想是非常深刻的,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新理念,應引起高度重視。
2.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以研討者的身份參與
探討式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學生、教材之間開展交流、對話等互動活動的過程。在學生講清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師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適時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表達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們聽后,很可能會折服于教師深刻的分析。但也有少數學生會不同意教師的觀點或表現出疑惑,這說明了學生的理解在進一步深化。
3.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由于閱歷素質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而這種差異本身便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探究者在相互傾聽中,不斷改變自己固有的錯誤思維傾向;在相互表達與傾聽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逐漸明晰化、外顯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控,深化各自的認識;探究者之間的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構建出新的假設和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 政治課教學滲透探究性學習的途徑
1.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要載體,激勵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政治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課題庫。現行教材內容可讀性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我解讀,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加以必要的引導。如引導學生打破書本教材編寫的限制,以一節或一課內容為背景材料,從宏觀上梳理出教材的線索,領悟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框架;從微觀上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挖掘反思,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以探究式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帶著自己的情感、知識、經驗、思考、悟性與靈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習得科學方法、養成科學態度。一般通過學生“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其中,開展討論探究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滲透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方式,進行討論探究必須注重以下三方面:(1)充分準備。所確定的討論問題,要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最好把討論題目事先告訴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并圍繞討論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收集處理相關資料。(2)深入討論。課堂討論既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然后融入全班性討論,也可以直接進入全班性討論、交流或辯論。同時要把枯燥的理論融入到學生生活實際之中,使他們感到人人可以暢所欲言,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獲得比較完整、深刻的認識。當然教師也要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和“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但對學生討論時出現的知識性錯誤,教師要明確而恰當地給予指正。(3)適時總結。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討論內容及時總結,寫成書面材料。撰寫成文的過程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是知識升華認識深化的過程、是討論結果轉化提升的過程。
3.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開拓政治課堂教學滲透探究性學習的新天地
探究性學習一般要花費較長的學習時間,這必然使課堂滲透探究性學習活動受到限制。如何使有限的課堂延伸為無限的時空?過去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才能獲得的資料,現在通過網絡,很短時間就能查到;以前沒有多媒體教室時,只能給學生講述新聞、案例和其他事件,雖然詳盡,但很難達到情感體驗的效果,現在把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既生動又直觀具體,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如講到《依法保護環境》時,筆者放映了Flash《逼上梁山》。這個Flash反映了一只牛在環境污染前后的生活變化,最后只能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學生們觀看了動漫之后,興致十分高昂。很多同學都表示,環境污染不只是把牛逼上了梁山,同時也把我們人類自己逼上了“梁山”。于是筆者布置任務,讓學生尋找有關環境污染方面的文章及資料,留意周圍的實例,結合實際分析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探討保護的措施。應該說這部分內容的課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
當然,學生必須接受式地學習大量的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但學生圍繞一定情境或問題開展的主動搜集資料的過程,雖然是接受式學習,但卻是主動的、積極的探究式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總體來說,授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應該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
〔責任編輯:龐遠燕〕